产业观察︱新质生产力之“火” 炼出转型发展之“绿”

产业观察︱新质生产力之“火” 炼出转型发展之“绿”
2024年05月24日 21:00 当代先锋网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位于贵安新区的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A8数据中心成功入选,在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等方面获国家级认可。

在园区机房内,系统采用冷水机组进行供冷,通过室外低温段,全部冷水机组将停止工作,利用自然冷源制冷由水-水板式换热器替代冷水机组进行制冷,热量会从冷却塔散出。作为贵州省业务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节能减排技术PUE年平均值小于1.35,最优值1.19,领先行业内大多数商用大型数据中心。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

近些年来,一些企业像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一样向绿色转身。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年处理100万吨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处理100万吨锰渣,并生成60万吨水泥建材用胶凝材料,回收4万吨液氨水。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将高质量发展贯穿于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贵州工业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持续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全省也在不断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产业发展难题接续取得突破,众多项目落地生根,开辟出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6%,超额完成进度目标,下降率全国排名第五位。

科技创新 提供关键支撑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南建湘高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100万吨/年电解锰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2022年以三湘科技为载体落地松桃。该项目能最大限度收集电解锰渣中的液氨水,实现电解锰渣超低排、高利废、零损地和超节能的综合利用。

“针对电解锰渣的特性,该项目采用低温干化脱氨-高温活化煅烧固硫的两段式焙烧技术活化处理电解锰渣的技术方案。”据三湘科技副总经理陈剑鸿介绍,一方面经过中温去除锰渣氨氮和水分,且能通过回收铵制氨水用于电解锰中,实现氨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添加固硫剂进行高温焙烧,提高电解锰渣中硅酸盐矿物的水化活性并使得其中的硫和重金属被固化,使其应用领域从单一的水泥行业扩展至混凝土、矿山充填、建筑材料等行业。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在全省各地不断落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央空调系统节能领域,在业内率先将变流量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研发了中央空调“控制与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节能20%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们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600万元至800万元,用于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活动和加快数字化应用服务。”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郭林说。

通过输出水冷中央空调节能技术,汇通华城每年在全国实现总节电量达23.05亿千瓦时,相当于1.5个大型水库年发电总量,减少碳排放172.89万吨。

推动工业能效提升。全省一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优于国家公布的标杆水平,磷铵、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截至2023年,全省35个工厂、4个园区、3个供应链获得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称号,较2022年数量翻一番。同时,创建了一批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绿色制造成效显著,树立了绿色制造示范标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

聚链成群 释放产业动能

5月22日,黔西南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燃煤锅炉主厂房、固废锅炉主厂房、造纸车间等建构筑主体施工。该项目是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鹏昇)的三期项目,将建设两条共计年产60万吨废纸制浆造纸生产线。

 “该项目利用混合废纸生产高强度瓦楞原纸、牛皮箱板纸,以废纸浆、浆渣及细小纤维实现深度再利用为目标生产纱管纸,属于绿色循环综合再利用项目,能让来自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废纸变废为宝。”贵州鹏昇副总经理常文泷介绍,公司生产的瓦楞纸、箱板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黔西南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黔西南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该企业将力争在今年10月完成三期项目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并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游集中消耗黔西南州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纸,下游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彩印包装纸生产线,并进一步开拓四川、重庆等地市场。

以资源带产业,以整机带配套。贵州长通集团作为贵州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迅速引进新能源全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落户,在威宁建起了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同时,在贵阳、长顺、毕节、黔西南等地建设了光伏组件、电线电缆、成套电气等制造基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长通集团生产车间长通集团生产车间

突出链式思维,努力完善新兴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这与贵州苟江经开区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为了提升园区铝企集聚力和铝资源就地转化率,近年来播州区规划1800亩用地,在苟江经开区内建成播州区铝加工产业园(下称铝产业园),聚集起22家铝土矿开采企业及十余家铝深加工企业入驻投产,以此形成“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勇闯新路 抢滩市场布局

中安科技集团是一家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如今瞄准的一条崭新的细分赛道:先后引进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和生产研发设备,重点在光伏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我们先后推出中安低烟无卤系列电力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光伏电缆等绿色环保产品,环保线缆产品均采用低烟、无毒、无害生产原材料。”中安科技集团生产厂长王传福说。

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收获国内大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订单、光伏电缆与中核汇能、上海电力、上电绿山等新能源开发企业达成长期订单。

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外景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外景

越来越多企业站上绿色低碳“风口”。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企业生产以来历史最高产量,每天能生产14.5万只电池,循环寿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20%到30%。

 “公司年产值从2019年刚投产时不足3亿元,增长到2023年产值38亿元,同时获得‘绿色工厂’称号。”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钦晓峰告诉记者,去年,该企业电池产量4025万只,同比增长12.7%。

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以循环经济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从传统磷化工领域向新能源材料方向转型,围绕磷矿石中的“磷、氟”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重点发展电池用磷酸铁和氟系电解液材料(主要是六氟磷酸锂或者PVDF),打造“电池用磷酸铁”世界龙头,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抢抓‘电动贵州’发展机遇,提增量,扩容量,以磷化工为核心,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集团产值突破50亿元。”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斌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岳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