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新京智库

《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新京智库
2024年05月24日 22:33 新京报网

转自:新京报网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展览推广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高鑫丽发布《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

新京报讯(记者查志远)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论坛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展览推广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高鑫丽发布了《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

高鑫丽从编制背景、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发展建议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的主要内容。

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高鑫丽表示,国家政策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例如,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三部门颁布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先后开展了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单位评选工作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的编制。

2020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收录了118项产品和120项服务项目。在试点示范方面,共评选出167家示范企业,297个示范街道(乡镇)和69个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的良好发展局面。

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启动实施,预计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将呈现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的特点。

五个方面支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高鑫丽表示,支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约为2.2万亿元,2020年增至4.2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2023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约为6万亿元。

二是央企国企陆续布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不断增加。在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委的共同推动下,一批大型央企国企、银行、保险、地产等多元市场主体陆续布局,丰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三是服务模式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呈多样化。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服务的产品日趋多元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形成精细化、精准化的创新服务新业态。

四是智能产品不断创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创新研发速度非常快,迭代周期短,持续为健康养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自助式的健康监测设备等等都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五是管理类信息平台已成规模。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各地的信息技术智慧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数量已成规模。根据民政部数据,全国建成和正在运行的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已经达到了840个。

智慧养老的四个应用场景

高鑫丽介绍,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划分为政府监管、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以及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四个场景。

在政府监管场景方面,高鑫丽表示,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设立呼叫中心来接听老年人来电,处理咨询、投诉,并进行服务回访。此外,平台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调度,对养老服务数据、过程及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管,并通过智能化评估系统对老年人行为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场景方面,高鑫丽介绍,信息化技术大幅提高了养老机构的管理效率,老年人的入、退、住信息能够得到精准记录和管理。智能查房设备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防止突发情况的发生。运营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的结合,帮助机构预估运营趋势,提前发现和防范风险,确保老年人安全。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的场景中,报告提出,智慧技术的应用使得日常服务更加智能化。通过人脸识别和自动身份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录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服务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智能化助餐服务则利用AI技术进行菜品识别和费用结算,并提供送餐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当的膳食管理和健康指导。

在智慧居家养老场景方面,高鑫丽表示,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等智能感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行动和姿态,及时发出跌倒警报并通知护理人员或家属。此外,通过GPS定位技术,可以随时追踪老年人的位置信息,确保其安全。智能化设备还配备紧急呼叫按钮,一旦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向护理人员或急救中心发送求助信号。照护机器人则为独居老人提供陪伴、娱乐和安全监测,减轻其孤独感,并确保其生活安全。

完善政策、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注重人才培养

高鑫丽表示,针对智慧养老产业面临的供需不匹配、管理碎片化、市场化运作不健全、人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在完善政策方面,报告建议,首先应建立老年人信息库,提供精准服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数据安全共享。同时,深入挖掘行业数据,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实施信用管理,确保数据合理使用,加强平台数据监管。各地应根据地方差异,出台扶持政策和标准,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逐步从政府财政补贴转向市场融资。

在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报告建议,建立养老服务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关注需求变化,调整供给内容。智慧养老产品操作应简单易用,企业需加大宣传和技能培训力度,消除老年人使用障碍,提高满意度。

在注重人才培养方面,报告建议,完善就业福利待遇,提升智慧养老人才的社会地位,推动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企业应提供培训成长空间,提升职业吸引力,构建国家和地方的考核激励体系,给予财政补贴。完善从业人员资格审核和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建立黑名单,禁止行为不端人员从事养老服务。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编辑 柯锐

校对 张彦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养老产业 养老服务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