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渐行渐“卷”的网约车,如何驶入“下半场”

听·见︱渐行渐“卷”的网约车,如何驶入“下半场”
2024年05月24日 19:14 东方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日,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等地陆续发布关于网约车行业的风险预警,福建莆田、河南商丘等地也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来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这意味着网约车运力饱和的情况已成为地方的一种普遍现象。

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说明从业者的数量增长超过了人们打车需求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约车行业从业门槛往往较低,在就业压力之下,网约车司机就成了很多人灵活就业的选择,也导致了近年来网约车平台及其从业人员数量激增,而公众打车出行的需求却趋于稳定,随之而来的就是“僧多粥少”,行业内卷加剧。

必须承认,现在的网约车行业,似乎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局面。一边是网约车行业运力过剩,市场竞争白热化,许多网约车司机抱怨赚不到钱,不得不降低价格、延长工作时间,另一边是乘客的打车体验质量在下降,甩客、绕道、违规收费等情形层出不穷,网约车“打车越来越臭”的问题也成了很多乘客吐槽的焦点。可见,目前网约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并没有带来服务质量的提升。

乱象背后,网约车平台作为经营主体显然难辞其咎。个别网约车平台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无限制地放宽准入,对司机的职业培训不够到位,导致业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无证司机和车辆,网约车服务质量自然难以保障。并且,随着订单量下滑,为了保证利润,有的平台在抽成上不断向司机端攫取,导致司机收入下滑,司机更加没有改善服务的动力。就有媒体报道,由于日均订单双合规率均低于99%,浙江宁波暂停了两家网约车公司的新增车辆许可。

无论是服务质量下降,还是合规性管理存在漏洞,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场内卷大战中,一些网约车平台和从业者没有通过“卷服务”来提升竞争能力,而是走向了“卷”规模、“卷”成本的误区。这样的局面若不改变,乘客乘坐网约车意愿下降,司机收入继续“缩水”,平台不断加大抽成,行业势必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从网约车平台到司机都应意识到,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以及服务质量的降低,确实可以从某种层面上“节流”,但“卷”成本,是以牺牲乘客的打车体验为代价,不啻于涸泽而渔。乘客体验得不到提升,网约车行业自然很难实现稳定的用户增长,长期来看,对行业只能是有害而无利。

当下,网约车行业驶入“下半场”,摆脱行业亏损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仍在于优化运营和提升服务质量。行业可以加强自律,制定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司机的职业素养和车辆的质量安全。同时,还要动脑筋创新业务模式,想办法探索新的盈利点,推动行业内的合作与共享,比如通过合作减少车辆空驶率、提高运营效率,等等。

从长远来看,面对行业运力过剩,地方监管部门也应建立成熟的网约车退出机制。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例如2021年,广州建立网约车平台合规率监测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2022年,深圳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以此调节供需平衡。类似的基于大数据的宏观调控,不只是地方管理部门,网约车平台也应该有所考量。

网约车面临的“饱和危机”,是行业发展的“阵痛”,或许也是行业自身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的契机。正如网友所言,“充分竞争下最后是优质洗牌,有大量淘汰才会有职业的压力,才会优化出服务的品质。”

编辑: 洪梦琪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约车 打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