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来了,扬工院毕业生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课”

大国工匠来了,扬工院毕业生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课”
2024年05月24日 20:00 扬眼

转自:紫牛新闻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5月24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毕业生迎来了一场富有深意的“最后一课”。主讲老师身份有些特殊,他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全国首批“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顾秋亮。通过“最后一场讲座”和“最后一节实训课”的形式,顾秋亮与即将毕业的智能学子分享了自己匠心筑梦的经历,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大国工匠”的种子。

1丝,只有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深海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蛟龙号”载人球的安装最难的部分是球体跟玻璃的接触面精度要控制在0.2丝以下。用精密仪器来控制这么小的精度不算难,可难就难在载人舱观察窗的玻璃异常娇气,不能与任何金属仪器接触,只能靠顾秋亮用自己磨平指纹的手指去丈量。即使在摇晃的大海上,他纯手工打磨维修的潜水器密封面平面度也能控制在2丝以内,因为有着这样的绝活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顾两丝”。

“我当初做学徒时,也没少挨师傅的骂。”幽默诙谐的顾秋亮惹得全场师生哄堂大笑,他继续说着,“我至今仍记得将一块10公分的方铁,锉到5毫米,我锉了十五六块方铁,锉刀都用断了几十把,才锉成功。”

一遍遍地锉钢板,一遍遍地动脑筋琢磨,渐渐的顾秋亮手里的活儿有了灵性,做的工件全部免检,“两丝”的名号也渐渐被叫响了。在40多年的钳工生涯中,顾秋亮凭借双手和智慧让自己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大国工匠”。讲座结束,台下师生意犹未尽。

“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其中就包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庭俊表示,学院特邀“大国工匠”为毕业生讲授“最后一课”,希望毕业生能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未来在工作岗位上能践行传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志存高远,立志成为未来职业领域的“顶梁柱”。

讲座一结束,顾秋亮随即与该校智能制造学院毕业生上起了“最后一节实训课”,在实训室的工作台前一边传授锉磨技巧一边回忆着说,要将金属锉磨到“丝”的精度,对手上控制力的要求极高,“打个比方,就好像拿着一碗水去跑步,既要快,又不能让水泼出来,你们可以用个矿泉水瓶盖,装三分之二的水,来回锉磨练习,保证水不洒出来。”

“记住,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铸就不凡。”顾秋亮跟毕业生们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愿大家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技能的钻研,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通讯员 许怀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李海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毕业生 最后一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