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御用”童声团:是合唱团,也是培育学生成才的摇篮

国家大剧院“御用”童声团:是合唱团,也是培育学生成才的摇篮
2024年05月24日 17:09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演出的多部中外歌剧中,一直活跃着一群孩子的身影,他们或排着整齐的合唱队伍,或身着戏服穿插在舞台上,如专业演员般认真敬业。

这些小演员都是来自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的孩子们。2010年4月,合唱团签约为“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实践基地”合唱团,参与过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卡门》《西施》《托斯卡》《艺术家生涯》《夏日彩虹》《爱之甘醇》等多部歌剧中童声合唱的表演。合唱团多年来还一直承担北京市、国家级重大外事和政治演出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其每年参加的重要艺术活动不少于80场次。

从1990年建团至今,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成长为一支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学生合唱团,已毕业的优秀团员达三千余人,以合唱团这一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成才之路。

国家大剧院“御用”童声团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园东面的一幢小楼里有一个声响构造非常专业的金帆排练厅,每周二、周六,学校金帆合唱团各声部的学生们会在这里集中排练。

为了合唱团有一个高起点,学校从合唱团发展初期就请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指挥桑叶松担任艺术指导,他的指导使得合唱团形成一套严谨的合唱训练体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合唱团常任指挥老师、北京市特级教师许德昌一直跟随桑叶松学习指挥技术,传承其合唱专业理念的同时,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声乐演唱科学方法。

除集训外,许德昌每周还会给学生上乐理、声乐两节音乐课,他注重亲自示范。“如果老师自己出不来声音,学生是很难明了怎样你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声音效果。”为解决声音训练的问题,他给合唱团总结了一条歌唱理念:“在呼吸管道内,气息的流动带动声带振动。”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抽象的声乐语言,每次新生入团的第一课,许德昌都会给学生先上“解剖课”:“打开喉咙,用声带发声,看似简单,但你得首先告诉孩子喉咙在哪里,声带在哪里,歌唱要用到哪些器官和肌肉群,这些器官和肌肉群都在身体哪个部位,下一步孩子们才知道怎么用。”他从身体构造讲起,变抽象为具体,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打开管子唱歌”。他课堂的讲解非常细致:如何吸气,演唱时张嘴张得多大,发声时怎样的声音和感觉才是对的,同时侧重假声的训练方法,如跳音、连音、弱音、强音等如何演唱。

成为“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实践基地”合唱团后,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肩负了国家大剧院大量演出任务,尤其是歌剧演出。为此许德昌在训练中融入“戏剧唱法”“弹性唱法”“抒情唱法”的训练,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声音刻画人物形象,打造有层次、戏剧化的声音。他说,与单纯的童声演唱不同,童声合唱在歌剧中要学会如何从乐队和其他演唱声音的包围中“冲”出来,同时声音要有各种丰富的色彩。参与歌剧演出为合唱团的孩子们培养了良好的戏剧功底,他们不只会唱,更会演。排练时只要导演一个眼神,每个孩子都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走位。

除了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和国家级、北京市的大量重要演出任务外,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还保持着每年开专场音乐会、不间断进录音棚的习惯。许德昌说,各种舞台和演出机会对于学生合唱团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们才有训练的动力,合唱团也更有生命力。

育人成才的摇篮

1999年以来,合唱团在桑叶松和许德昌的训练指导下,连续五届(每三年一届)代表北京市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并获金奖第一名,成为国内中小学合唱团中的佼佼者。合唱团成立近35年间,已毕业的团员达三千余人,他们从入校时的懵懂少年,经过合唱团3年或6年的磨炼后,陆续成长为全面发展且在各自擅长领域有所建树的优秀青年,合唱团也因此成为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美育育人的一个典型范例。

桑叶松和许德昌两位老师为合唱团学生选择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从中世纪音乐作品到现代多声部合唱作品,还有各种类型和语种的作品,如用拉丁语演唱的圣歌、黑人灵歌、中国古诗词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等。此外,参与各类重要演出,在国家大剧院参演歌剧、与多位国内外重量级音乐家合作的机会,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阅历。

张正宸、郭思静、丛一聪3位毕业生曾分别担任合唱团的钢琴伴奏,这段经历也成就了他们现在的人生选择。张正宸用“艺术改变人生”来形容合唱团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合唱团的这些训练和熏陶,2012年他得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指挥专业,2015年、2020年分别又考入央音指挥系本科、硕士研究生。现在,他已经成为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艺术指导教学部与合作钢琴艺术中心专任教师。

郭思静回忆,初高中6年的排练时光,对其伴奏、视奏能力是极大锻炼。“在合唱团里要学会跟上指挥的呼吸。许老师总是强调钢琴艺术指导就是另一个指挥,让我意识到了钢伴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有个好耳朵随时辨别歌声的变化。感谢这六年的‘钢琴伴奏素养培训’。”目前,郭思静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合作钢琴专业的全额助教奖学金在读博士。在准备申请去美国留学的材料中,她还特意把在合唱团的收获写进个人陈述里。

丛一聪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本科四年级就读。他说,合唱团经常要加急排一些曲目,对他的视谱即弹能力是极大的锻炼,视谱、视奏、视唱和弹唱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在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时,他特意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视唱练耳专业。

2010届合唱团团友丁楚凌20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修医学与数学专业,后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癌症基因组学博士学位,现任剑桥大学和维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医生科学家。“我相信每个团员都有在排练厅和后台完成作业的经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让我逐渐学会如何提高效率——全情投入地学习,也全情投入地排练。”做好时间管理也成为她后来出色完成医学和数学系繁重学业的决定性因素。她说,合唱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理解声部间的关联,并且能身体力行地与其他队员一起去打磨出最好的和声效果。她现在的工作亦讲求团队精神,每次顺利完成一台大手术或是雕琢出科研成果时,她都会想起和合唱团同学准备全国比赛时的排练经历:每个声部的每个人,大家相互倾听,持续练习,直至完美。

学合唱,学做人

丁楚凌说,疫情期间的一个夜晚,当疲惫的她完成工作,脱去厚重的防护装备,坐在更衣室休息时,在学校公众号上听到合唱团学生录制的歌曲,她小声跟着唱起来,那一瞬间心中突然充满了希望。“也是这个瞬间,让我意识到是合唱团的经历让我在逆境里也能始终保有感受温暖美好的能力,一直默默给予我向上的力量。”

刚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乐队指挥专业的夏睿仪说,无论是校内学习和校外排练,她都能感受到中学合唱团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许德昌老师运用独家的声音训练方法年复一年对每一届团员进行训练的毅力与耐心,年事已高的桑叶松老师一个一个音符亲手抄写的合唱作品,这些都为她勾勒出心中“指挥”的模样。作为合唱团助理指挥,她看到许老师要负责合唱团各种事务,从排练演出的对外联络、与学校内部领导的沟通,到联系每位学生等各种琐碎的细节,让她明白带领合唱团尤其是学生合唱团的不易。担任助理指挥时学习编辑翻译文件、组织团员排练、设定计划表与通知、联络每位同学与家长等细节工作,让“成为一名兼顾专业与合唱团运营管理的指挥”这个目标在她心里逐渐清晰起来。

成为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金帆合唱团的一分子,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团的学生,大家都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事。人生的路无论走到哪里,在他们最初出发时,合唱团都为他们积蓄了一份成长的力量。

陈茴茴/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训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