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草坪火了!警惕潜伏其中的“杀手”,被咬严重可致命

躺草坪火了!警惕潜伏其中的“杀手”,被咬严重可致命
2024年05月24日 14:37 澎湃新闻

夏日来临,草坪的人气越来越高。当我们在野外郊游、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时,需要警惕草丛中的潜伏“杀手”——蜱虫,它们悄无声息,在你毫无察觉和防备的时候,给你以致命一击。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帖子称,自己的妈妈被蜱虫叮咬后,从发病到死亡,短短7天时间,一只小小的蜱虫就要了妈妈一条命。该帖子还提及,其妈妈一开始说没食欲,身体感觉有点发冷,起初家里人以为是普通感冒发烧,没有在意。经过多重检查,其母亲才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蜱传疾病,已发展为重症。

小小的蜱虫吸血后可以膨胀数倍。 本文图片 上海市疾控中心供图小小的蜱虫吸血后可以膨胀数倍。 本文图片 上海市疾控中心供图

5月23日,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范明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随着天气转暖,蜱虫及其相关疾病又开始进入活跃期。上海地区的蜱虫主要活动在草场植被、低矮灌木丛、杂木林等环境,4-10月是蜱虫的活跃期。

范明秋解释称,蜱虫虽小,但危害仅次于蚊虫,携带的病原体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和立克次体等。同时,蜱虫的体形看着虽然不起眼,犹如芝麻般大小,但是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会吸血。蜱虫喜欢叮咬人身体皮肤柔软的部位,如颈部、耳后、肚脐、脚趾缝、腿部等部位,一旦吸血后,雌蜱体型可膨胀至蚕豆或蓖麻子大小。由于蜱虫头部有一个叫口下板的器官,上面长着许多倒生逆齿,因此一旦被蜱虫长时间叮咬,口器易深扎皮肤。

“蜱虫叮咬和蚊虫叮咬完全不同,蜱虫是缓慢吸血,吸血过程中使人基本感觉不到。如被带有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还可能引起蜱传疾病。例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一种因蜱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山东省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春夏季。”范明秋举例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一种由蜱虫叮咬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010年由中国学者首次发现并报道。截至目前,中国累计超过20个省份曾报告确诊病例,且报告省份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山东省等。

上述专家表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可达40℃以上,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重症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预防,主要是积极对症治疗,重症及早监护治疗。

蜱虫叮咬的防护和处理。

范明秋同时表示,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千万不要徒手硬拽。“蜱虫挣扎过程中分泌有害物质,生拉硬拽有可能拽伤皮肤,也可能会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引发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拔除蜱虫。如果无法就医,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而拔出的蜱虫可以用火烧掉。

范明秋还提醒,蜱虫不光爱吸人血,宠物也易被蜱虫寄生,建议带宠物定期做驱虫护理,野外回来需仔细检查,以免将蜱虫带回。

外出游玩,如何才能防止被蜱虫叮咬?范明秋表示,蜱虫喜欢在阴凉的草丛、树木等环境栖息,大家出去游玩也喜欢避开大太阳,躲在阴凉的树下、躺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这时候就容易被蜱虫盯上了。还有些喜欢户外探险的朋友,各种高矮树丛、芦苇荡,都是蜱虫出没较多的地方,尤其需要注意。

范明秋进一步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议,一是户外活动时,如需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建议铺设露营垫之类的物品进行隔离。离开后应及时检查全身衣物及裸露皮肤是否有蜱虫附着。二是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戴好帽子,穿着长袖长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三是外出尽可能穿浅色光滑材质的衣服,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在身体上;四是户外踏青郊游尽量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最好涂抹驱避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蜱虫 发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