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弘扬开拓精神、共生精神和人文精神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弘扬开拓精神、共生精神和人文精神
2024年05月24日 09:48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23日下午,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以《敦煌文化遗产的智慧启示》为题作了发言。她认为,敦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精神标识和中国智慧,对于文化强国建设有三点重要的启示。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摄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摄

首先,敦煌文化遗产呈现着中华民族坚强刚毅的开拓精神。丝绸之路的贯通、河西地区的安定、敦煌的开窟造像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放眼敦煌石窟史,有无数体现开拓精神的人物,既有张骞、霍去病、班超、裴矩、裴行俭这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普通的屯田戍卒、勋官骑士、行客商贩、农夫工匠、画工歌伎,更有求法护法的高僧,比如有名的法显、宋云、惠生、玄奘、慧超等。这些开拓者、建设者和求法者,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刚毅的开拓精神,昭示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坚强性格。

其次,敦煌文化遗产呈现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共生精神。敦煌位于中国西部边陲,是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的交汇处。以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藏经洞的文献为代表的敦煌文化遗产,既以中华文明为本位,又以开阔胸襟和恢宏的气度,广泛地吸纳、融汇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中亚文明等多种外来文明,体现出开放、包容、互鉴的文化特征与共生智慧。敦煌莫高窟是中西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共生精神和恢宏气度。

再次,敦煌文化遗产呈现着中华文明济世安民的人文精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兴盛和繁荣,东西方文明在这里长期持续地交融荟萃。不仅有外来文化的引进来,也有中华文化向更广阔地域的传播浸润。历史上由敦煌传入西域地区的儒家经典、律法、医学和蒙书,对应着中华民族的哲学理念、社会正义、人本情怀和育人智慧,体现出中华文化济世安民、泽被四方的人文之光。

樊锦诗说,今天我们挖掘弘扬敦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弘扬开拓精神、共生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我们感悟祖先的智慧、感知民族的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赓续历史使命,守护并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和平共处、交流融合、文明互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

精彩观点

今天我们挖掘弘扬敦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共生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利于我们感悟祖先的智慧、感知民族的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赓续历史使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敦煌研究院 院长 樊锦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