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模式拓宽乡村增收渠道

“鱼菜共生”模式拓宽乡村增收渠道
2024年05月24日 00: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记者 孟令洋 报道

  本报枣庄讯 不用种在土里的蔬菜,你见过吗?在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有这么一个“鱼菜共生”智慧农业产业园,里面的蔬菜都是用养鱼后剩下的废水二次循环利用长成的。

  5月20日,在“鱼菜共生”智慧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40个圆桶内鲈鱼、鮰鱼、锦鲤鱼苗正在欢快地嬉戏。不远处高标准玻璃恒温室内,绿意浓浓的生菜、芹菜等有机蔬菜长势正旺,潺潺流水声环绕其间,一旁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即将成熟。

  “你听,这哗哗的水声就是这些蔬菜的营养液!”底阁镇水利水产站站长雷远新解释,“鱼菜共生”种养模式就是鱼和菜共同生长在一套水循环系统中,鱼产生的粪便会被收集起来,统一送到生化池中,由微生物菌群分解成便于植物吸收的营养液。蔬菜的根系不仅吸收了这些营养液,还净化了池水,净化过的池水又流回鱼池,从而做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了绿色循环生产。

  据了解,产业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棚内种有西红柿、生菜、芹菜等果蔬,让养鱼和种菜摆脱地域的束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生”。产业园建成后将委托枣庄盛塘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项目,年可生产有机蔬菜10万斤,优质鱼苗2亿尾,大大满足枣庄乃至周边地区的苗种需求。

  说起“鱼菜共生”新模式,雷远新介绍,底阁镇渔业发展了20多年,这些年遇到了鱼苗供应的瓶颈。“鱼苗质量参差不齐,行情波动,大大影响了底阁镇渔业养殖的收益。”他说,经过多方调研,底阁镇摸索出打造渔业小镇的思路,其中“鱼菜共生”新模式就是解决鱼苗供给问题,拉长渔业养殖前端产业链。

  这边,技术员们围着鲈鱼、锦鲤等鱼苗喂食,那边,村民们在吊盆式栽培的蔬菜架上管理各种有机蔬菜。记者注意到,产业园智慧化渔业工厂一期工程安装了40个圆桶,每个圆桶1次可生产2000斤鱼苗,每年可生产3个批次。雷远新粗略估算,产业园内鱼苗和有机蔬菜年产值能达到300余万元。“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等到建设完成,将实现产值和效益整体翻番。”

  近年来,底阁镇因地制宜利用石膏矿采空区塌陷地发展生态渔业,大力发展新型循环农业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乡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份建成投入的产业园将推动渔业养殖规模化经营、转型升级和水产品深加工发展壮大,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枣庄市 渔业 产业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