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20周年: 银行理财是理财市场“压舱石” 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银行理财20周年: 银行理财是理财市场“压舱石” 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2024年05月20日 08:57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中国基金报

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和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存款、国债、股票之外,老百姓获得新的投资渠道,正式拉开了我国银行理财发展大幕,当年也被称作“银行理财元年”。

在银行理财20年的发展历程中,理财业务不断创新,理财产品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持续满足居民财富管理的保值增值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日益完善和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理财业务进入回归本源的新时代。

受访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的20年,不仅显著提升了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还充分发挥了资管机构产融结合、连接实体的桥梁作用,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在经历“净值化转型”挑战后,银行理财规模重拾升势,进一步凸显其在财富管理市场的“压舱石”作用,未来还将通过持续的迭代创新,不断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

仍将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0年来,银行理财行业面对的政策环境不断调整和变化,特别是2013年开始的“非标整治”、2018年开展的“净值化转型”,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单独运营等,银行理财市场格局发生巨变。

智信研究公司研究总监曾荣表示,过去20年,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2004年~2008年“起步摸索”阶段;2009年~2012年“非标拉动高增长”阶段;2013年~2017年“同业空转与加杠杆”阶段;2018年至今的“净值化转型”阶段。

针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巨变,南银理财总结道,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要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作为资管行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银行理财经历了20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老百姓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理财为超过1亿理财客户创造了近7000亿元的投资收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理财作为安全稳健的金融投资产品,20年来,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发展更加科学规范,培养和提升了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同时,银行理财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银行理财仍将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机构将不断结合投资者需求创新更具针对性的理财投资产品,满足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娄飞鹏称。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也表示,银行理财是理财市场的“压舱石”,是中国低风险偏好理财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也是普惠型财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26.8万亿元。银行理财充分发挥资管机构产融结合、连接实体的桥梁作用,在资产端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根本任务,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

南银理财总结道,在经历了20周年“成年礼”后,理财公司在金融“五篇大文章”赛道上持续发力,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未来银行理财发展前景广阔。

银行理财规模重拾升势

在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后,银行理财行业规模一度出现下滑。不过,定位为“存款替代”的银行理财在近年来股债市场波动中,总体做到了绝对收益,重新收获投资者信任,理财规模逐渐回升,有机构预计今年有望突破30万亿元。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表示,近期,各商业银行都在压低存款成本,一般存款方面,连续下调存款利率。在存款产品方面,智能通知存款纷纷下架,一些银行甚至取消了特定品种长期大额存单。此外,4月初,银行业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禁止违规补贴,进一步降低了存款对储户的吸引力。

“上述措施对储蓄资金转向银行理财有持续推动作用,各种低风险理财产品成为存款的较好替代品,理财规模还有上升空间。”杨国忠说。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表示,权益市场波动和“手工补息”逐步被叫停,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场情况下,固收类产品仍是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银行理财产品的增长具备一定的持续性。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认为,收益率比较优势与存款“脱媒”力量共同作用,驱动理财规模高增长。银行理财起源于存款替代类产品,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零售存款和银行理财是零售管理资产总额(AUM)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

王一峰分析道,2024年开年以来,一方面,在2023年国股行3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累积效应下,国股银行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全部降至2%(含)以内;另一方面,利率下行、债市走牛对理财收益率形成提振,相较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调后的零售定期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提升,居民端存款资金出现“脱媒”,推动理财规模增长。此外,4月份规范存款“手工补息”,也引致部分企业存款脱媒,支撑对公理财规模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规模重拾升势的同时,银行理财公司的规模开始新的分化,国有大行规模萎缩,股份行快速崛起,理财市场龙头公司“易主”,行业规模排名出现大洗牌。

王一峰和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对此表示,股份行理财子机制相对更加灵活,重视财富管理能力和财富管理条线的非息收入贡献,在他行代销渠道拓展上也更为积极,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股份行理财子快速崛起,持续做大理财AUM、提升市占率。

展望未来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趋势,王一峰认为,全年看,市场运行仍存不确定性。理财配置对债市调整敏感度提升、中短债配置拥挤度加剧、理财业绩基准调降必要性较强等趋势对理财规模影响偏负面。

但当前阶段支撑理财规模增长的积极因素仍较多,王一峰分析称,一方面,当前理财收益率相较存款的比较优势仍在,理财规模有一定增长惯性;另一方面,从过去三年理财增量的季度分布情况来看,二季度和三季度理财规模净增量中枢分别为0.6万亿元、1.4万亿元,整体增势较好,银行理财规模的增长势头仍然值得期待。

编辑:罗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