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城与陵”和“技与美”专题陈列展亮相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城与陵”和“技与美”专题陈列展亮相
2024年05月18日 22:48 西部网

转自:陕西省文物局

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开馆。除了焕然一新的基本陈列展“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一同亮相的还有《大美中国——秦汉文明专题展》之“城与陵”和“技与美”专题陈列展。快来一起看看吧~

“城与陵”

“城与陵”展览主要通过雍城、栎阳、咸阳、长安等四处秦汉时期大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秦汉王朝国家工程的选址理念、政治格局、设计思想和精神追求,阐释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展览共展出文物400余件,除明星文物皇后之玺外,大部分展品均为首次亮相。

崭新的秦汉馆,就像是一座展现秦汉文化艺术的现代艺术馆,以一种新颖的跨界与融合形式呈现秦汉艺术。

· 壹 ·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介绍,“城与陵”展厅的空间组织布局依托大的时空背景和建筑固有特点,展陈集地景艺术、装置艺术、文物陈展艺术的综合思考,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为折曲坡道、柱间空地、圆形基台三个部分。

展览的空间有限,“城与陵”的主题架构宏大,为此该展在展厅空间上做了“加法”。

一面向室外做了规划延伸,比如在展馆室外庭院一角以茂陵石雕、秦始皇帝陵水禽等文物打造出的微型“上林苑”;在展览室外大厅设置汉长安城遗址周边发现的古桥桥桩,揭示了在千年演变中,虽然桥梁、桥桩等部件的构造材质有所变化,但古今一脉相承,其功能和内核始终如一的客观事实,从侧面引导观众理解和反思历史。

同时,在室内空间也创造性地开发无障碍通行的二楼,以文物搭配多媒体装置的做法,再现汉长安城遗址的风貌。

展览对室内外空间巧妙利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给观众带来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趣味性的参观体验。

此外,该展不仅仅是增加面积那么简单,“城与陵”的整个布展都是根据大遗址图而设计的。

雍城、栎阳、咸阳的主要展示内容分布于厅内折曲坡道之上或与之比邻,空间设计以坡道台阶象征渭河北侧台地,承载秦都北宫展示内容。

与之对应,汉长安城和汉帝王陵邑的综合展示体和关中地势与帝都长安模型叠加呼应。长虹环围,陵邑拱卫之象表征宏大布局气派。设计契合了时空、方向乃至大遗址间的位置关系,以布局的巧思在建筑体内部呼应了秦汉宫城陵阙的发展和布局,化有尽为无限,纵天下于咫尺。

· 贰 ·

“城与陵”,这之中还隐含着未曾明言的另一个主题——“生与死”。

许多人下意识会认为,“城”是生者的世界,“陵”是亡者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就能为这个黑色基调的展厅下定义。

为了体现主题,让观众在历史与文物中得到更多领悟,工作人员费了不少心思。不仅将展厅巧妙布置,使“城”的部分展示在高台之上,“陵”的部分则在下,并调整文物摆放,如镇墓兽等出土的陪葬器物陈列在台下,如铜镜、杯具等日常使用文物则在二楼陈列。

甚至连展厅不同位置、不同展柜的灯光都经过筛选,以灯光和角度营造出不同氛围感来加以区别。

展厅的设计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理念,通过考古发现和城市规划的视角来解读秦汉文化。

此外,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让古代社会生活场景和观众在当下短暂共通。历史文献与现代科技从五色、五感、五味等重现古时场景,让观众不仅视觉上欣赏展品,还能结合嗅觉等感受加深对这段历史文化的记忆。多元变化的展览风格让观众在古今穿梭,一改历史文物展的厚重感。

· 叁 ·

博物馆这样的大型场馆中,秦汉馆关注到残障人士的需要。比如在“城与陵”“技与美”的展厅里,少有的加入了手语、盲文等贴心的无障碍观展细节。在展柜陈列之间的每条路都宽敞通达,即使是配合遗址图设计做出的坡度起伏,也经过反复实测,确保残障人士可以自主观展。

人性化设计并不止于此。在“城与陵”展厅小型二层楼的设计中,一楼后侧较矮区域摆放着镇墓兽等体型较小的文物陶制模型。

若是成年人,大概需要弯弯腰或者蹲下仔细观赏,但低展台的高度对孩子非常友好。

“在博物馆正常高度的展台前,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视线范围内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任雪莉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体会感悟历史文化,馆方也设置了许多互动体验区,但直观观展的细节却被忽略了。“城与陵”展厅的展陈设计弥补了这一不足,下层空间被妥善利用起来,确保文物处于5岁左右孩子视线范围,给了孩子们更好的观展体验。

“技与美”

“技与美”展厅,分为五色中华、锋毫辉映、舞影曲落、炉中余香4个部分,共展出文物300余件。与以往展览不同,行走在该展厅可以听到舒缓的音乐,欣赏到乐舞的优雅姿态,书法的流畅笔触,绘画的绚丽色彩,以及香炉的丝缕香气,使观众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的刺激下开启一段穿越古代秦汉艺术和技术的精彩旅程。

五色中华——色彩的文化现象

“如果说‘城与陵’展现的是‘黑盒子’艺术,而‘技与美’则是‘白盒子’的艺术展厅。”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任雪莉介绍,“技与美”色调以白灰为主,强调内部的光影明暗,目的是让观众了解色彩在秦汉时期不仅是一种视觉效应,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

第一部分“五色中华”展区,策展方通过色彩的运用反映秦汉时期对和谐与美感的追求。用“建筑色彩”“器用色彩”“服饰色彩”中的“形与色”,向观众传达中国古代独特的色彩观念。展览的色彩设计基于秦汉时期的五色系统,用文物身上的“青、赤、黄、白、黑”5种基础色彩,展现古人对季节轮回、朝代更替的理解,反映文物所蕴含的五行方位和人生百态的哲学思考。

“建筑色彩”板块,观众通过陶楼、壁画,仍可以想象秦汉时期已不复存在的建筑群样貌。“器用色彩”板块,观赏彩绘陶和釉陶色泽艳丽、优美的造型,体会汉代制陶业的高超技艺。

此外,“色彩秀”和“沉浸式体验”板块,在展现“始于混沌,归于虚无”的哲学理念同时,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受色彩的演绎和变化。展柜中五颜六色的矿物质颜料盒子,展示的便是我国古代从植物染料到矿物染料,从线染到匹染,再到绞缬染、蜡染、印花、敷彩等多种颜色,展现秦汉服饰技术丰富多彩。

锋毫辉映——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

秦汉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的重要阶段,“锋毫辉映”是展览的第二个部分。该展区用线条展示了书法艺术的流畅与生动,体现了秦汉书法的美学价值和技艺的精湛。如“八分”隶书的介绍,以其重心平稳、挑画捺画突出的特点,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

该展区用“立体”的方式,展示了12枚汉代木简,这批木简属于西塞边关文书简,因征集缘故,出土信息较少,且残损较多,难以缀合或系联,以“立体”形式展出可以让观众更加近距离观察这些木简上面的文字。这组简书,字体为隶书,视觉上要比碑石刻字更为流畅活泼。它们笔锋的转折、点画的力度、用笔行进的速度,都表达着书写者的情绪。

除了木简,该部分还展出秦汉时期的印章、篆刻、封泥等文物。其中印章部分,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与审美趣味。清代艺术家徐坚,形容秦汉印章“壮如鼓剑,细如抽茧”,既有山岳般的坚卓,又有风柳般的婀娜。徐坚认为,刻印的秘诀在于“先章法,后刀法”,前者为形,后者为神,临摹秦汉官私印,是掌握治印技艺的终南捷径。

篆刻艺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鼎盛,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材质以铜为主,亦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古人以刀代笔,刻出平直方正、刚劲奇峭、凹凸有致的文字线条,将书写与雕刻完美结合,留下了丰富的生活痕迹和艺术成就。

在该展中展出的多件封泥,大多出土于陕西省的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和汉长安城遗址,不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其艺术性同样不容忽视。封泥在印章钤盖时,因力度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奇妙的变化,块面与线条形成的强烈视觉反差,增强了印面的艺术感染力。

舞影曲落——汉代乐舞的生动再现

“技与美”展览,通过乐舞俑的展示,突出汉代乐舞的优雅风姿和动态美,这些都是秦汉时期艺术美的体现。东汉傅毅的《舞赋》记录了汉代乐舞的实况,而展出的乐舞俑则让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仿佛定格,让观众感受到汉代乐舞的艺术魅力。

陈列在该展区的乐舞俑,出土于西安市灞桥区一处女性墓地,该墓中出土器物220余件(组),其中就包括了正在展出的这组汉代乐舞俑,能看到这组乐舞俑的“乐队”成员有2名乐师分别敲击编钟、编馨,2名乐师负责吹奏和弹奏乐器,旁边还有歌者和舞者各4人。展览展现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让观众得以窥探到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宴乐歌舞的生活场景。

该展区巧妙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将汉代女性乐舞的优雅形象与现代舞者与观众的镜面形成互动,自观众踏入这个展区那一刻起,便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这种创新的展示手法,成功吸引众多观众亲身体验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炉中余香——香料与熏炉的完美结合

当观众走进“炉中余香”展区,一股清淡的药草混合香味扑面而来。在该展区的C位玻璃柜内,展示的正是茂陵出土的一级文物“鎏金银竹节熏炉”,这件精美的熏炉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秦汉时期香文化的重要见证。在该展区还能看到来自秦汉时期不同材质的香薰用具,以及各种材质的香料。

中国用香的习俗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兰、蕙、萧、桂、芷到秦汉时期自西域传入的沉香、檀香、乳香、甲香,香料的使用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战国秦汉时期,人们使用熏炉、香球、香囊、香枕等多种香具,以博山炉为最,是山林观与神仙信仰的一种表达。“炉中余香”展区,重现了秦汉香气世界,也展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和审美追求的重视。

为了让观众对香薰有一个感官上的深刻印象,策展方在该展区还设置了“香味体验”,由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根据先秦文献和考古发掘的香料,调配了一款香味,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之余,通过气味这一感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氛围和文化气息。这种多维体验,不仅使观众学习到了秦汉文化,更在心灵深处体会到了那个时代对美的追求。

该馆在策展中,还特别关注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如为儿童设计的低展台,以及为残疾人提供的无障碍服务。在“香味体验”区,有观众就注意到,打开储存香料的盒盖上,便有香料名称的凸起盲文说明。从视觉转换到嗅觉,从听觉到触觉,每一步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这些细节的考虑,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用心和专业,在可观、可感、可嗅、可触的多维文化体验展览中,不仅传承着千年技术,更有古往今来一脉相承的心灵之美。

编辑:刘思雨编辑:刘思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