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本报记者 李雯珊 李乔宇
一架架能够实现安防、巡检作业的无人驾驶飞行器轮番登场,一台台能够应用于低空经济的硬件设备陆续亮相……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场景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今年以来,密集的政策支持加速推动低空经济相关技术的转化。此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被认为标志着我国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链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物流行业也迎来了低空经济新赛道。“无人机送货”场景在多个城市变为现实,“火箭送快递”“全球小时达”等新词汇正在成为人人可以享受的服务项目。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随着低空经济产业链逐步成熟,其下游应用场景有望持续拓展,万亿元级产业规模可期。与此同时,产业链企业也不断探索,加速让低空经济平稳“腾飞”。
利好政策推动商业化提速
2023年下半年以来,低空经济进入政策密集催化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上升至国家层面。”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大制造组组长邱世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
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加速低空经济商业化步伐。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空中出租以及无人机配送等应用场景在粤港澳大湾区密集出现;同时,北京、江西、江苏等地也凭借各自区域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各显其能。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广州抢先发展低空经济,已编制完成《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3-2035年)》,并出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已发布《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围绕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供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资助。
今年以来,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天空中频繁出现了飞行汽车eVTOL的真实画面,载人“飞行汽车”不再是“纸上谈兵”。近日,深圳到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航线正式开通,从此打“飞的”从深圳去珠海,单程只花20分钟。小鹏汇天的旅航者X2、广汽集团的Gove、亿航智能的EH216-S等在广州市中心进行垂直起飞展示,旅航者X2通过自动驾驶模式,向标志性建筑广州塔方向飞行,横越了广州相关地标性景观。
小鹏汇天总裁赵德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鹏汇天作为一家飞行汽车研发公司,非常关注产品未来的应用场景,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将推动飞行汽车的应用落地,尽快让飞行汽车‘飞’进千家万户。”
无人机配送场景亦在大湾区加速落地。记者日前在广州市荔湾区太古仓码头看到,运输海鲜等食材的无人机刚刚抵达,工作人员从舱内取出广州黄沙水产市场新鲜切片的三文鱼。通过无人机运输,这些新鲜食材能够在第一时间被送上食客的餐桌。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无人化技术在农场内的应用。目前,我们通过无人化技术在新疆打造了超级棉田,在广州黄埔落地了超级农场。经过验证,无人化技术能够大量节约生产管理环节中的综合成本,提高效率,如超级棉田的人工成本可以节约40%至50%。”极飞科技品牌高级经理钱姝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5月15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在中关村e谷(延庆)无人机创新基地,记者见到了功能各异、形态不同的直升机、无人机成品,还见到了形似风筝、近期从科研高校实验室搬运出来探索商业化转型的无人机产品。
据北京中关村e谷CFO赵欣介绍,北京市聚集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实力强的院校及机构,无人机创新基地汇聚了很多来自这些院校孵化出的项目和企业。这些走出科研高校的创新项目,有望为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画卷增添新的亮色。
而在前不久,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 》,明确支持赣州、九江、吉安、上饶等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明德新材的生产基地位于江西赣州的中关村e谷(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园。该公司总经理彭晓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赣州多山地,能够为无人机的直线物流场景提供较佳的试飞实验。在试飞中先行一步,公司的产品商业化就有望先行一步。”
“近两年来,我明显感受到了政策对于行业乃至微观公司发展的利好。地方政府会帮助我们在一些军民融合的展会上推介产品,也会帮我们争取参加一些国外展会的名额,鼓励我们扩展海外市场。”彭晓勇说。
作为早期布局无人机产业的先行者,彭晓勇见证了无人机应用场景逐步扩容的过程。“近几年,无人机陆续承载起路况巡查、桥梁检测、电力巡检、春耕播种等任务,在效率上是人工作业的五倍以上。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开发抢险救灾场景,研发能够搭载投放应急救生包的无人机产品。”彭晓勇介绍。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
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复合增速达7.6%。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运营无人机的企业1.9万家;有统计的民用无人机全年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低空经济想要展翅高飞,需要的不仅是设备启航。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涉及主机厂、基础设施、运营商、培训维修等多个领域,只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形成闭环,低空经济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东吴证券研究所表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包括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为低空经济核心部分,包含航空器制造、低空产品和地面系统等;下游为产业融合部分,包含飞行审批、空域备案等,主要为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
具体而言,上游领域主要是指电池、航空材料、飞行控制系统等,电池是“飞行汽车”的主要动力装置,目前以宁德时代、德赛电池、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为代表的头部上市公司都已经涉足并发布相关产品;在中游领域,市场主要关注的是低空产品,大众比较熟知的品牌有大疆、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纵横股份等,航空器及部件制造企业主要有中信海直、航发动力、中航电机等。
当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下游市场方兴未艾,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的应用场景有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其中,“低空经济+物流”目前是商业应用中最广泛的场景之一。与传统物流配送方式相比,无人机配送具备方便高效、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等诸多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配送效率;“低空经济+城市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并且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电力巡检、国土测绘、农林植保、消防等领域都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低空产品中的载人eVTOL一直备受关注,预计将率先打开100公里至300公里的城际交通需求。由于eVTOL飞行前置时间相对飞机明显降低,在50公里至400公里距离通行耗时最短,在舒适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100公里至300公里的城际交通中替代大巴、汽车高铁等需求。
邱世梁表示,看好低空经济在未来空中城市交通场景下的商业价值,尤其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纯电动力+自动驾驶”可对标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未来或将改变人类出行方式。
“低空经济是一个万亿元量级的赛道,但越是这样的赛道,越不会快速地跑。”某国资金融投资机构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宋晓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空域使用的复杂性、飞行安全等问题均有可能影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进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eVTOL商业化需要解决避障、智能驾驶、航路规划、电池技术等方面障碍。eVTOL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在快速监测系统、智能系统、航路规划设计、电池系统进行进一步迭代。
在赵欣看来,低空经济业态未来的发展规模将远超过新能源汽车。在当下阶段,无论是技术的提升还是应用场景的打造都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
“我们期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江西同一无人机总经理金一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低空经济正逐步从初期向成熟期过渡,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场景都将进一步成熟。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无人机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持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真金白银’的支持,也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加大对无人机产业的投资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的上下游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国内积累的消费电子生态、通信产业生态、互联网生态,也为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发展带来丰富的基础生态,形成有效融入和牵引。
算力网络筑起“空中公路”
低空经济要飞得高,还要飞得稳,飞得远。在一架架飞行汽车、无人机陆续升空的时候,看不见的算力网络也正在我们头顶上空悄然布局。
中国民航局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实施,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成型。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正在通过“5G+”等高新技术塑造“天地一体”的网络体系,为空中公路建设保驾护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与低空经济硬件设施“互相奔赴”一度是很多从业人士担心的问题。金一向记者表达了对于基础设施的焦虑,他说:“目前来看,无人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飞行稳定性、续航能力、载荷能力、通信传输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推进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的大容量融合飞行需求,必须以低空智联网为核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体系变革,否则低空新业态和新商业只是‘空中楼阁’”。中国移动方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以安全、智能和可靠为基础的新型低空基础设施支持系统迫在眉睫,网络、终端、平台、安全和算力等技术和能力亟须进一步完善。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正在承担起低空智联网建设者的角色。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已形成覆盖全域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体系。5G和5G-A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无人机系统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域监管和高效服务的新能力 。
中国移动2023年年报显示,“中国移动01星”和“‘星核’验证星”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这标志着移动网络向天地融合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的低空服务赋能。”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精品5G网络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以及国内最大的单体算力中心。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支持低空经济的通信接入、定位导航、算力AI资源,并将大数据能力与基础设施能力融合,有力支持空域开放、监督管理、风险评估和安全管控等业务需求。
中国电信同样在低空经济领域有大动作。近期,中国电信注册成立中电信无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信无人科技”)。从具体业务来看,中电信无人科技的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5G通信技术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等业务。
中国联通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中国联通分别在深圳沙河产业生态园和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通过5G-A通感基站对低空感知数据的挖掘,与飞手培训学校联合探索对学员训练飞行轨迹的评估,提升了教培效率,孵化新业态。
“实现端到端、门到门的场景,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全空间、全时间的服务网络,配备智能自主的监管调度系统,确保相关产业成熟,设备、网络、芯片模组的经济性和性能可靠。”中国移动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航空器等低空经济主体将能够实现愈加快速、准确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低空交通系统会实现更加智能的运营管理,低空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监管体系会更加规范,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视和管控低空飞行器,保持低时延的双向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
低空经济为算力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而算力网络则为低空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两者的交融结合、相互促进,将会开创一个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新时代。
除此之外,伴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屋顶停机坪或将变为新的交通节点,与地面交通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有望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同时,与传统交通方式相比,传统的海、陆、空交通方式受限于地理、气候等因素,低空交通则有望打破这些限制,促进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为国际贸易、商务活动、旅游观光等提供更快速与便捷的连接,加速资源、信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
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低空经济将实现以智慧空中出行为代表的综合立体交通和低空融合飞行,成为推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责任编辑:张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