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嫦娥飞天 月宫探宝

新知!嫦娥飞天 月宫探宝
2024年05月18日 14:59 齐鲁晚报

转自:新知

主笔、视频:于梅君

出差已半月,嫦娥“六姑娘”飞到哪儿了

5月3日,嫦娥六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始了长达53天的月球之旅。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一次重要任务,嫦娥六号探测器将执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5月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飞行阶段。

嫦娥六号探测器高约7.2米、重约8吨,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从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

嫦娥六号任务飞行全过程约53天,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阶段组成。

5月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由地月转移轨道,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近月制动这脚“刹车”是整个嫦娥六号任务中最关键的一步, “刹车”踩过头就会离月球太远;如果没踩够,就会一下冲过月球,再也回不了“家”。

嫦娥六号踩好这一脚“刹车”后,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绕月飞行。

在环月阶段,嫦娥六号将用20天左右时间调整好位置,为落月做准备。当万事俱备,嫦娥六号就会开始落月,在月面工作48小时完成月背样品采样,采样完成后将开展月面上升、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等工作。

这期间,嫦娥六号还带了4个国际“包裹”,如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巴基斯坦立方星、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同步开展多项科学探测。

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后,嫦娥六号将开启“回家之路”,通过大约5天飞行,再入大气层,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整个月背出差之旅要进行53天。

鹊桥二号搭起地月“通信桥梁”

助力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取样

嫦娥六号将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

嫦娥六号任务预选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以期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月球样品。迄今为止人类已进行10次月球采样返回,但均位于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获取月球乃至地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识,增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因为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嫦娥六号要到月球背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中继通信链路,才能实现与地面的正常通信。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搭建起地月之间“通信桥梁”。

后续,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择机实施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之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实施月球背面着陆,按计划开展月球背面采样,以及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不断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嫦娥六号能挖回多少月壤?

实施近月制动,嫦娥六号就进入了环月轨道。与嫦娥五号探月不同,嫦娥六号采用的是逆行轨道,即与星球自转方向相反。逆行轨道会提升探测器与月球之间的相对速度,可以让环绕器更好地稳定在环月轨道上。

嫦娥六号如何在月球“挖土”、能带回多少月壤,是本次任务的重要看点之一。

嫦娥六号任务将沿用嫦娥五号的采集方式,使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获得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样品,并在月背同步开展科学探测。

“表取”即从月球表面,通过机械臂和机械爪的配合,抓取部分月壤;“钻取”即通过特殊的钻头,钻到月表以下两米左右的位置,把月壤整体取出来,然后对月壤密封封装,经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过程,将月球样品安全送回地球。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着陆。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不断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研究证明,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目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10亿年。

月壤样本中,一些成分可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甲烷和甲醇。基于这一发现,研究人员提出,未来可利用月球自身资源建设月球基地,支持深空探测、研究和旅行。

作为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带回来的月球“土特产”与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有何不同?对人类加深对月球认识有何帮助?这些都值得关注。

知多一点

中国探月工程启新程

月球科研站,指日可待!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实施。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过去近20年间,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说,如今,我们的探月步伐跨入一个新阶段——建设月球科研站。
去月球南极“找水”
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实施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去月球南极寻找月球存在水的证据。这项任务非常复杂,风险系数也非常高,嫦娥七号有望成为第一个在月球南极降落的航天器。嫦娥七号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由着陆器、飞跃器等组成,开展月球南极月表环境、月壤水冰和挥发组分的探测与研究等;

嫦娥八号将于2028年前后发射,由着陆器、飞跃器、月球车和月面操作机器人等组成,与嫦娥七号任务探测器和鹊桥二号中继星协同工作,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初步具备开展月球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不同于此前着陆月球的嫦娥三号、四号和五号,由于嫦娥七号任务的特殊性,它需要特意寻找坑多的地方着陆,去看看有没有水,因此挑战极高。
嫦娥七号采取完全不同于嫦娥五号、六号的设计,它的大部分重量在着陆器上,将是我国落在月球表面重量最大的一个物体。嫦娥七号还要携带大量科学研究仪器,它不执行采样返回任务,而是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考察活动。
嫦娥八号同七号一样,不再是一个采样返回的飞行器,但二者的任务也有所差别。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嫦娥八号在月球基地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除了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外,嫦娥八号还要进行月球基地建设的关键技术验证工作,为正式建设基地做准备。
下一站,登陆!
“梦舟”“揽月”将如何飞往月球
今年2月24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公布,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它们将与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一起,完成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

梦舟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近地轨道飞行任务,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空间站。
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两个型号,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

揽月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用于环月轨道和月球表面间的航天员运输,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梦舟”“揽月”,接续承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梦想,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相比空间站任务,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需要训练掌握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正常以及应急飞行情况下的操作,月面出、进舱,1/6重力条件下负重行走,月球车远距离驾驶,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技能。”林西强表示,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和登月服等,已完成方案阶段的各项研制工作,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根据载人登月初步方案,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主要过程为: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两个飞行器在环月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着陆器,并由着陆器将航天员送上月面,航天员在月面按计划开展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
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乘坐揽月着陆器上升到环月轨道,两个飞行器再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将月球样品转移到飞船,飞船由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中国人正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变为现实。
在月亮上“安个家”
月球科研站,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
4月25日,国家航天局公布国际月球科研站最新进展。我国牵头组织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已经吸引10多个国家和机构加入,并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开展月球环境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

拓展型建设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计划2045年前建成,开展月基综合科学研究和规模资源利用,支撑人类走向更远深空。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有了月球科研站,我们可以开展五大科学主题研究:月球“考古”,破解月球起源与演化问题;巡天揭秘,研究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如何演化;日地联系,探寻类地球生存环境的本质;基础实验,开展月球生态实验、基础科学实验;资源利用,开发利用月球能源、物质资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月球 嫦娥 探测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