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病到健康,微医MaaS助力“健共体”服务提效能

从治病到健康,微医MaaS助力“健共体”服务提效能
2024年05月18日 14:06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实行用脚投票机制,23万糖尿病门特患者自主签约选定健康主管机构,患者满意度97%;糖尿病门特患者月人均医疗费用由1643元下降至1255元,降幅23.6%,医保结余率23.3%。”

近日,国家医保局所属媒体平台专题介绍了天津推进“糖尿病按人头总额付费,落实医疗机构健康主管责任制”的改革经验。天津以数字健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治理能力的做法获广泛关注,“天津模式”已成为全国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升级的示范样本。

“天津模式”改革经验已多次受到国家层面推广

自十部委“41号文”发布,要求2024年6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医共体建设已被各省市纳入“重点任务清单”。各地政府和医改部门在部署紧密型医共体怎么建的同时,更面临如何有效运行的现实问题。如何让医共体建设与产业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考验着相关部门突破创新的改革定力和聚集优势资源的整合能力。

这不是“天津模式”第一次获得国家层面的推广,2020年、2023年度的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天津市就以数字健共体“四朵云”平台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的创新做法多次上榜。数字健共体探索的“以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赋能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机构加入医共体”、“支持医保基金结余留用”等关键创新经验,获得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认可,并充分融入推动行业发展的引导政策向全国推广。

时间回溯至202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微医正式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开启了天津市以数智化助力新医改的破局之路。在天津市卫健委和天津市医保局的指导下,由天津微医总医院(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建了紧密型数字医联体——天津市数字健共体,共同探索“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作为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创新变革的产物,天津数字健共体实现了自上而下的医改“大突围”。基于微医多年积累并打磨的MaaS(Model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务)能力基底,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统一建设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部署基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共识的智能专病诊疗系统,推动实施医保按人头总额打包付费、糖尿病门特健康主管责任制等,与天津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紧密的责任、价值和利益共同体。

MaaS是一种全新的AI应用商业模式,通过AI赋能的数智平台为多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微医MaaS已经成为数字健共体等业务在AI时代的底层“操作系统”, 其正是基于AI能力在微医智能医院、健共体等线上线下医疗场景的规模应用中升级而来,持续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升级和提效。

这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配调整与革新,已获得阶段性的成果。据公开报道,天津数字健共体建设三年以来,运行成效显著,实现了“两升一降”医改目标:一是百姓健康指标提升,帮助10余万在管门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合格率提升了33.66%;二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帮助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提升23%-50%;三是降低医保支出增幅,2023年全年通过门特糖尿病患者按人头管理,累计结余医保资金超过2.31亿元,平均结余率超过20%。

天津健共体基于AI应用实现糖尿病管理患者、医院、政府多方受益

北师大出版社发布的《数字转型与治理变革》报告曾指出,数字健共体既是具有天津特色的紧密型医联体新形式,也是使用数字化重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样板,其为有效解决基层卫生治理中面临的多主体合作共赢机制不健全、三医高效联动不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医生激励机制不健全提供了数字化治理方法路径与经验借鉴。实际上,数字健共体模式已成为各地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升级建设,加速基层卫生服务治理变革的典范之一。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AI在医疗领域的研发落地也进入了加速阶段,其中最大的应用场景便是在广阔的基层。

在微医MaaS模式的全面赋能和纵深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天津数字健共体内已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其通过AI赋能构建了“医、药、检、健、管”五项数智化能力中枢,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做强分级诊疗、服务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及重塑医疗服务流程、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效。

从2021年起,微医就开始把互联网医院逐步升级为“智能医院”——以AI为底层驱动力,构建起数智医疗中心、数智医药中心、数智云检中心、数智健管中心和数智监管中心,并打造成体系的数智医联体产品矩阵,实现了专病AI诊疗系统、AI健管、AI检查、AI药事服务、AI监管的全面研发与应用。

据统计,微医研发的AI健管的应用让健康管理师的单人管理效率提升150%;AI药事服务使审方人力成本下降31%,促进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提升到98%以上;应用专病AI诊疗系统和AI检查后,基层诊疗方案质量提升了22%,相关检查项目的基层年度筛查率提升了28%;而数智监管功能让医疗医保合规提升了9.6%。

数字健共体构建的五项数智能力

随着医改不断朝着“以健康为中心”的目标前进,AI技术正推动上下游产业生态发生“颠覆性”变化——医疗、医药、医保都将开辟出更加广阔的AI赛道。如,医疗服务从传统的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催生出更多的智能产品需求,药企新药研发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将拥有更卓越的真实数据和场景支持。

一直引领行业破局发展的微医也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发展模式,通过提前铺设的MaaS基础设施,在“医疗+AI”的战略业务上布局多年。从以挂号网连接医院、患者,到首创互联网医院连接医生、患者、药品,再到率先升级“智能医院”开创数字健共体模式,成功推动技术能力、应用场景与商业转化的融合,并达成了规模化变现,在医疗AI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专业的技术能力和学科资源,微医的医疗AI能力和产品遵循了“从应用场景中来,又回到应用场景中去”的路径,贴近实际应用需求。据了解,目前微医正携手上海瑞金医院、腾讯等,合力打造“AI六病共管”平台,推动慢病防治从“管病”到“管人”,推进以疾病为基础的药品集采探索,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诊疗、用药方案。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大力发展未来健康等六大产业,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等是重点发展方向,到2027年实现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目标。这正对应了“41号文”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时间节点目标: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这一轮全面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从“按量付费”到“按效付费”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的关键任务繁多且复杂。可以预见,快速“因地制宜”复制一套AI赋能、合理高效的标准化模式,或已成为各地加快解题进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新处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