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闭馆日,博物馆里在忙啥?

周一闭馆日,博物馆里在忙啥?
2024年05月18日 10:58 南京日报
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场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场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电力设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电力设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消防设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消防设施。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文物运输公司人员正在搬运需展出的文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文物运输公司人员正在搬运需展出的文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城墙博物馆讲解员正在熟悉讲解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城墙博物馆讲解员正在熟悉讲解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程锦欣

“来来来!帮我看一下展板位置。”

“喂,您好!您提前三天预约讲解就可以。”

“孔阿姨!这块玻璃还需要再擦一下!”

……

5月13日是周一,虽然是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常规闭馆日,但馆内的工作人员依旧忙碌着。

目前,每周一闭馆是多数博物馆的惯例。在闭馆的这一天里,博物馆里都发生了什么?

文物交接、展览策划“快”

“一、二、三!一、二、三!”众人齐声喊着口号,正在搬运一件来自叙利亚的浮雕文物。几位转运人员将这件长155厘米、宽70厘米、高107厘米的浮雕放置在5层泡沫垫上,用多条红色安全绳捆好,通过一点点的拉动,将其转运到稍小一号的转运箱内,再运至城墙博物馆内进行交接。这件文物就是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展览上亮相的最重的一件文物——它重达679千克。

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努力,这件文物终于被运至馆内,接下来就将进行开箱、查验、记录、交接、布展的过程。“文物送进来以后,现场就由运输公司负责开箱,小件文物我们就拿到点交台上,由借展方和我们博物馆一同进行现场检查,仔细查验文物有没有破损、断裂,确认无误后,双方在领交单上签字。如果有问题,就需要写明具体情况和现状。双方签完字之后,运输公司会把文物拿到对应的展柜里布置好。大件文物则先到展柜布置,再进行点交工作。”南京城墙博物馆基础业务部工作人员杨欢说。她介绍,周一作为闭馆日,博物馆也会对现有文物做日常维护保养,从温度、湿度等方面,对重点文物进行检查工作。

除了文物接收,展厅的维护和展览策划也是基础业务部每周一工作的重点之一。展厅内,工作人员将多媒体互动装置一一点开,假设自己就是前来体验的观众,从观众角度逐一调试。“每周一我们会对展厅进行巡查,比如展厅内的互动装置需要逐个检查维护、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还有展厅里的展陈内容是否需要及时更新。我们希望展厅能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接下来一周的游客。”杨欢说。

“咔嚓咔嚓”“来来来!帮我看一下展板位置。”此起彼伏的焊接声在展厅里响起,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展厅内来回穿梭,负责布展的工作人员们正协调着接下来一周的展厅布置。“4·18国际古迹遗址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不同的时间节点,南京城墙博物馆都根据不同的主题策划对应的展览。从前期主题确定、资料搜集、文稿编写,到后期的展览设计、实施,包括现场多媒体、互动装置的落地,以及文物进场以后的现场布展和维护,都由这一支团队来完成。每周一闭馆日这天,成为他们“快马加鞭”的“好日子”。“南京城墙博物馆,其实也是一个以文化遗产为定位的博物馆,能推出更多的以文化遗产价值与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杨欢说。

检查答疑、背词读书“忙”

“测试,测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服务台,讲解员李梅正在对讲解蓝牙设备进行测试。她从设备箱中拿起一个个蓝牙耳机,观察是否连接正常,并戴在自己的耳朵上进行收音检查,仔细聆听耳机中的声音是否清晰。“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讲解器有问题,我们会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除了检查设备以外,周一我们也要确保所有的蓝牙设备充满电,以便开馆时更好地服务观众。”李梅说。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李梅放下手中的耳机接起电话:“您好,需要的话您提前三天预约讲解就可以哦,帮您预约本周三可以吗……”虽然周一是闭馆日,但仍有不少游客拨打热线预约讲解服务,李梅和她的同事们都一一耐心接听和解答。放下电话,李梅便为预约游客进行了登记。“我们还要整理台账,比如观众意见表、行李箱登记、失物招领、讲解预约等,都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在服务台上,不同的文件夹里放置着各类登记表,一张张表格上都进行了圈画和记录。

处理好服务台的工作后,李梅和同事又来到展厅内,互相探讨起文物故事。“你看,这块城砖我是这样记的……”讲解员苍梓涵和李梅讨论起一块“洪武元年”的明城砖,讲解词该如何记忆。“背讲解词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得首先自己把意思给理解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重新组织,这样的话更容易记住。”苍梓涵说。

不仅要背好讲解词,还得灵活、生动地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给不同的观众群体。李梅和苍梓涵便在周一来到展厅互相演练,扮演为小朋友、年轻人、老年群体讲解的不同情况,“我们作为讲解员,遇到的观众类型非常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我们互相讨论,研究出不同的讲解方式。”

为了更好地给观众讲解文博故事,讲解员们都趁着周一这天进行培训。“关于南京城墙的历史书籍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会每周给自己定个任务,比如一周之内要读完一本书,然后把书里面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还有一些档案纪录节目、历史学者访谈,我都会上网看看这些视频学习知识点,然后吸纳过来留为己用。”李梅说。

“如此穿插往复,我们周一的所有工作几乎都是同时开展,灵活进行的。”李梅说。

卫生保洁、设备维护“全”

“孔阿姨!快来,这块玻璃还需要再擦一下!”“王师傅,咱俩马上去露天平台上清扫一下。”周一早上7时,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的物业人员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清洁维护工作。

大家拿上清洁“家伙什儿”齐上阵,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时而弯腰擦拭展柜的玻璃,时而俯身清扫地面上的灰尘。“每个周一闭馆日,我们都要进行卫生管理。玻璃、多媒体屏幕等都要擦干净,因为有时候观众会不小心留下一些痕迹,所以我们必须在周一维护好,把它们恢复原本整洁的模样。”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孔庆芳告诉记者。从室内的负一楼展厅、一楼展厅、特展展厅,到室外的马道、天台等,周一这天博物馆内需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一天三次,每次都是全馆巡视,安保部巡逻岗位的工作人员在闭馆日这天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在早晨、中午和下午分别对馆内的所有设备设施进行一次细致的巡检,确保这些设备在接下来的一周能够正常运行,为文物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也为观众升级游览体验。“一周下来,恒温恒湿设备如果需要加水,空调需要更换滤网,灭火器的钢瓶里面缺气了,我们就要尽快补充,这些工作都是在周一完成的。”南京城墙博物馆安保部工作人员范皞介绍。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消防设备……在巡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每个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如发现问题会及时上报并立即组织维修。

范皞表示,除了巡检设备设施外,安保部还会在闭馆日这天安排一些维修和消杀工作。“我们会集中对上一周发现的一些零星小维修点进行维修,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南京城墙博物馆还会安排专业的消杀人员对电器管道、空调管道进行消杀工作,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卫生安全。

博物馆的安保部门,具有服务对象特殊、服务范围广泛且专业性强、对安全管理要求极高以及注重文化价值传承与保护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博物馆的物业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需更加专业、细致和全面。“经过一次次的演练和排查,我们物业人员对博物馆里的每一个设备、每一处角落都熟记于心,只有周一的大排查通过,后面一周中的维护才能安心、省心。”范皞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