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迷弟”的生意经:站在“机器换人”风口 探寻新的可能

华为“小迷弟”的生意经:站在“机器换人”风口 探寻新的可能
2024年05月18日 07:41 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鹏程 潘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亮

在东莞,有这样一家企业:他们的“班子”不大,但一年的产值高达5000万元;由他们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源源不断地“进驻”企业车间,助力企业智能化生产;即使在市场下行压力下,他们也能实现订单饱满的佳绩……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东莞市志为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为机电”)负责人吉定家及其夫人刘俊宏,作为深耕机电制造领域的企业家,他们如今正站在“机器换人”的风口,探寻新的可能。“我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志为,意思是立志成为自动化行业的‘华为’。”吉定家说。

“船小好调头”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用这句话来形容志为机电再贴切不过了。记者了解到,目前志为机电所有员工加起来仅40余人,但每年创造的产值竟高达5000万元。在吉定家夫妇看来,越是小而精的团队,越拥有抗风险能力,从而更能灵活地应对市场风向变化。

1996年,大学毕业的吉定家从陕西老家来到东莞,开始从事工装夹具的设计生产工作。由于工作机缘,吉定家遇到了当时还在打工的刘俊宏。根据自己公司生产现状,刘俊宏建议吉定家在做好工装夹具的基础上,往自动化设备方向发展。“她的眼界很长远,我很崇拜她。”吉定家自豪地说。2012年,在刘俊宏的建议下,公司召集“一班人马”,开始投身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生产领域。

相比于工装夹具,自动化设备设计生产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为此,吉定家夫妇时常向客户求教,做客户的学生。由于团队规模不大,志为机电可以随时“掉转船头”。吉定家表示:“通过和客户深入沟通和请教,我们对自动化设备行业有了快速了解,逐渐能够准确评估客户需求,并带领团队进行设计和报价。”

为适应智能化生产的浪潮,如今,志为机电这艘“小船”再一次“驶向”维度更高的领域——由聚焦单机设备,发展到现在由多台单机组成的智能生产线。以牙箱(即“齿轮箱”)组装为例,在机电设备领域,牙箱的组装是业界公认的难题。不同大小的塑料齿轮要和马达的铁质转轴紧密地咬合在一起,组装时稍有偏差,就会导致齿轮破碎。

经过反复研究,志为机电设计的生产线很好地克服了这一行业难题。“牙箱项目是我们全球首创的产品,整条生产线拥有32项专利,英国、墨西哥和塞尔维亚等地的客户参观后多次给我们比出大拇指。”吉定家拿着手里的牙箱零件向记者介绍道。

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志为机电开拓了大量优质客户,其中不乏诸如以创科集团(TTi)为代表的电动工具行业、以深圳德昌电机为代表的马达制造行业、以美的电器为代表的家用电器行业等。据吉定家介绍,即使在前两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严峻背景下,他们也能实现订单饱满的佳绩。“我们预计公司在未来五年内销售额将增长30%以上,只要有市场需求,上升速度很快。”吉定家补充道。

营销出身的老板不做营销

上料、组装、检测、装盘……各个工序有条不紊……在这条马达控制器(胶盖)生产线上,每3-4秒钟就会“诞生”一个小马达控制器,而这些小马达控制器在和马达组装后,不久就会被装配在汽车、扫地机、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产品中。在志为机电的装配车间,记者看到由该公司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除了中央操作系统,这条生产线上几乎用不到其他人力。

在过去,研发这样一台设备需要不少人手,但志为机电颠覆了传统的认知,记者了解到,在志为机电40多人的团队中,仅设计师就有15位,占到企业员工的近半数,其余多数是装配调试人员,跑市场的几乎没有。难道这家企业不需要市场营销?

“我们目前主要依靠口碑拓展客户。”作为科班出身的“营销人”,吉定家向记者解释道,在企业发展中,做好设备品控和售后服务才是秘籍所在。如果客户对设备满意,他们自然会向同行展示,其他同行在看到效果后就会与其联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营销。“一直以来,我们设计的生产线都能保证按期交付,并且至今为止没有接到过客户投诉。”吉定家自豪地说。

品控,一个在制造业领域中老生常谈的问题,被志为机电玩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在他们看来,自动化设备要想生产出高合格率的产品,一定要从采购、检测、售后三个方面发力。“为了保证品质,我们采取了最严格的采购策略,直接从工厂总代理或厂家进货。”吉定家拿着手里的马达向记者介绍道。

“机器换人”换出了什么?

如今,志为机电正站在“机器换人”的风口,不断探寻新的可能。“以马达控制器(胶盖)自动线为例,客户原先需要42个人才能满足生产要求,引进自动化设备后,只需2到3个人就能满足产能需求,节约了30个人的劳动力成本。”吉定家介绍道。

可以预见的是,“机器换人”浪潮催生出的生产自动化,势必会解放多余的人力,那么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将往何处去呢?在吉定家看来,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并不会导致大量失业的现象,反而会促使工人提升自身素质,从一线操作岗位转向技术维护、设备维护等高技术附加岗位,还有一部分人通过提升自身劳动技能或者再培训后进入其他一些工作岗位。

除了对劳动力的释放,“机器换人”还创造了“无人车间”的可能性。“我们设计的生产线由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单机组成,通过中央控制器统一协调操作,最终可以实现无人车间的状态。”吉定家补充道。

在交谈中,刘俊宏还向记者揭示了隐藏在公司名字中的秘密。“我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志为,意思是立志成为自动化行业的‘华为’,因为华为对售后服务的高度重视和全球服务的承诺是我所推崇的。”刘俊宏直言:“华为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受其启发,我们日常生产中会尽量使用国产配件,同时我们也鼓励客户尝试国产品牌,这样一来,通过市场反馈与投资研发,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国产品牌茁壮成长。”

在谈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时,吉定家信心十足。他认为,未来的自动化设备在功能逐渐同质化后会更注重附加值,例如设备的经济性、操作的便利性、售后服务的及时性等,这就需要企业除了不断创新外,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因为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人力成本问题,因此,投身‘机器换人’大潮,积极引入自动化设备,是各家企业提高效率、解决人力成本问题的最佳方法。”吉定家补充道。

编辑:邬嘉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机器 华为 刘俊宏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