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北京发布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2024年05月17日 22:18 澎湃新闻

5月17日,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召开。会上,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正式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系统总结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提升中形成的实践研究成果和关键经验,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为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构建高质量课内课后整体育人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性工具。

北京教科院院长冯洪荣介绍,《指南》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条件保障五部分,重点回答了课后服务的界定、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后服务与减负的关系、课后服务实践体系、课后服务与学校发展等问题,将作为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凸显育人特色的支持性工具,帮助北京各区各校构建全员、全程、全域育人的良好局面。

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现场。北京市教委 供图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现场。北京市教委 供图

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2023年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统筹开展了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实践行动,创新工作机制,将北京全市各区组建为四个区域协作体,分别从“课后服务内容设计”“课后服务过程管理”“课后服务资源统筹”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分享。此次发布的《指南》充分集纳北京各区域协作体工作经验,汇聚了北京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集体智慧。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联合举办,旨在阶段性总结北京全市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实践研究成果,锚定“双减”三年工作目标,推动构建高质量课内课后整体育人体系。

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双减”工作三年来,北京市各区各校遵循“大减法、小加法”的思路,有效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激发学校育人活力,大力提升优质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切实走在了科学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三年来,北京市课后服务工作实现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对所有有意愿的学生“三个全覆盖”。北京全市各校初步形成了课后服务的学校文化特色或课程活动特色,教育集团、学区有效统筹优质课后服务资源,积极吸纳校外资源支持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丰富资源供给。

下阶段,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将以《指南》为标准检视改进、优化创新,着眼长远推动课后服务,增强课后服务持续发展动能,构建课内课后整体协调发展新模式。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进一步探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统筹,在盘活校内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区域资源,规范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学区、集团、城乡共同体等多种教育供给模式,促进课后服务师资、场地、课程、活动等资源的流动共享,实现跨校、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资源融通。此外,北京还将推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后服务管理与教育方式创新,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有效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