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与江苏双向奔赴!“顶尖科学家江苏行”系列活动在宁启动

世界顶尖科学家与江苏双向奔赴!“顶尖科学家江苏行”系列活动在宁启动
2024年05月17日 22: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5月17日,“顶尖科学家江苏行”系列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启动。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和科技企业家走进江苏的各大高校、园区、企业,广泛开展青年科学家成长论坛、拟落地合成生物项目签约等多场活动,并为江苏科技发展集良策。

世界顶尖科学家与江苏开启深度合作

世界顶尖科学家正与江苏创新发展双向奔赴。省政协副主席杨岳说,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实力雄厚、创新空间广阔,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热土和人才集聚的高地,正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据统计,全国超65%的院士在江苏开展科技创新和项目合作,超40%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增强。

“科学合作是国际化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与南京师范大学携手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已经落户南京,这也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与江苏进行深度合作的第一个范例。”

据悉,由罗杰·科恩伯格担任外方首席科学家的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于去年12月成立,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建设,致力于在人工基因组合成、人工细胞工厂精准构建等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获得引领性原创成果,打造具备战略性、国际化、建制性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成为国际开放的世界顶级研究中心。

支持高水平团队开展原始创新研究

抢占未来发展主导权,在更多科技前沿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支撑高质量发展。杨岳说,要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引领示范作用,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科创人才和团队,培育出更多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加快打造一支更高水平的“人才苏军”。同时,加快推进省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基础科学中心建设,长期稳定支持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支撑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加快打造开放创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科学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

“用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永远记得你是一名科研人员”,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的老师曾经对他的寄语,也让他铭记并践行至今。20年前,当他在西藏建成的第一个光伏电站通电时,当地许多村民聚集在一起,“当夜幕降临,我们把光伏发电站的电闸接上去,黑暗的乡村一下子明亮了起来,现场一片欢呼之声,那一刻,我们切身感受到光伏技术造福老百姓的力量。”在他负责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是工作核心。在实验室平台,将以兴趣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沿应用结合探路,“我们现在正围绕晶硅太阳能电池提效降本展开技术攻关。按照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50年左右,光伏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所以推进光伏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就是在未来赛道抢占先机,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做更多的贡献。光能、氢能、智慧能源结合的体系,同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会创造一个美好的零碳世界。”

“虽然中药有着丰富的原创中医理论思维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但恰恰也是这一点制约了其创新发展。”中药面临着较大的创新机遇,但目前仍没有一种中成药被真正确认为药品,从而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这是长期困扰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的问题。复杂的中药体系如何解析?在他看来,中药要通过现代医学的解释让人听得懂、看得清、用得好,目前中医药理论实践偏重于经验传承,而缺少现代系统的生物科学、医学科学的解释,“所以中药的发展创新,面临的是学科交叉协同创新发展的问题,通过与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不仅是因为它是教育的重要靶向目标,更重要的是因为基础科学是所有新技术的基石。”罗杰·科恩伯格以扎根多年的生物学领域举例,基础科学研究是一所优秀的高校必须着力攻坚的方向,因为这是所有前沿技术的基础,青年学者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才能为未来科技发展做出贡献。“基础科学,指引我们追寻新的知识,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到更多解决路径。未来我们应继续追求什么?就是通过更多的基础科学知识,获得更广阔技术转化应用的机会。”

高校和企业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都肩负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元增直言,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都在投资板块中权重较高,然而投资最重要的是依赖于技术进步。只有新技术源源不断涌现,投融资活水才会奔涌不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付更涛对此极为认同。他认为,高校科研人员不能只埋头做研究,同样要关注市场风向,将科研成果最大可能成果转化,“目前我们已经与不少企业进行了产学研联动,开发电池装置及其关键材料,未来将继续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技术人员创业,并非易事。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曙光却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适合科技型人员创业的道路。“益生菌产业链比较长,从准入库的建设,到工艺的优化等等,但是创业十几年来,我只聚焦菌种的产业化。科技人员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聚焦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好。”心无旁骛钻研微生物学的他在创业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600多人的公司里研发人员就占了150人左右。近日,微康益生菌菌种规模化智能制造项目在吴江开发区正式投产,其中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项目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益生菌原菌粉近千吨、益生菌微生态制剂万吨,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益生菌菌种研发、生产和智能制造基地。

在南瑞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朱金大看来,我国能源电力从功能端到服务端、需求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运行稳定?“要将新能源送出去,就要解决长距离配置难题,让用户方便使用,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关键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他认为,要以国家的能源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扎实攻关输送端柔性控制等技术,保障电网的能源安全。“例如在电源侧,江苏未来有广阔发展空间,包括沿海风电以及大量的分布式风电为发电侧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源。而在需求端,可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的兼容互补,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江苏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