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北京: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2024年05月17日 19:43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学校正式开学后的每个工作日均应提供课后服务;应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17日,《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发布。

“双减”落地3年以来,北京课后服务实现对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所有工作日、所有有意愿学生全覆盖。

课后服务可分时段放学

《指南》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质量监控6个方面,为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在时间安排上,课后服务从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开始,原则上不早于17时30分结束。考虑到不同学生需求,学校可在课后服务期间设置2至3个时段,实施弹性离校,分批次放学。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纳入课后服务范围。

课后服务的内容设置应满足不同阶段学生需要。小学一年级课后服务侧重适应与融入,中低段侧重兴趣启蒙、综合实践拓展,中高段侧重兴趣特长培养、学科实践拓展;初中课后服务侧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学科巩固与延伸。

“当天问题不回家”

各校应在课后服务中设置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专门时间,实现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

课后服务时段的必选内容之一是学科答疑。各校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指导,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订正。对学习困难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采取“分层辅导”与“量身定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差补缺,努力实现“当天问题不回家”。

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学校育人特色,各校应因地制宜,在课后服务中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拓展,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潜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的机会;加强课后素质拓展与课内教学的衔接,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运动不少于1小时。

各校还可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良好的自我管理、同伴互助的习惯和能力。

因地制宜建设“环学校教育圈”

《指南》提出,课后服务教师以本校人员为主,要深入挖掘和盘活校内人力资源,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开展课后服务的积极性;还可根据课程设置或者活动安排需求,适当引入一定数量的校外人员。

各校将根据校外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设“环学校教育圈”,就近就便统筹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探索集团或学区共享课后服务资源,开发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畅通流动。

城区学校应充分利用周边社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建设家校社协同的课后服务基地。农村学校应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村田园、自然地理、乡土文化以及其他机构,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后服务活动空间资源体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义务教育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