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南京如何写好科创文章?

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南京如何写好科创文章?
2024年05月17日 16:55 南京日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5月16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

如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场发布会上,南京就下一步重点任务做安排部署。

抓好“创新”牛鼻子,赋能产业体系建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去年,南京就印发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南京市副市长吴炜说。

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南京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吴炜介绍,去年以来,南京与中石化、宝武、长安、上汽、上汽大众等企业谋划推进了一批总投资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瞄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材料等领域,南京力争再争创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基于在低空经济方面较好的科技和产业基础,南京全力抢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创新,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首要特质。获批建设国家级EDA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一批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正强有力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作为新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钢铁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轨道交通产业已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产业是新区重点打造的“强引擎”,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在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去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常住人口超3500万,在产业、创新、人才和公共服务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用三张“缩影”的故事展现了南京在奋力谱写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的努力和成果。他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实施区域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建设高效联动的要素市场三方面,张开怀抱、热忱欢迎更多企业和人才到南京创业创新、实现梦想。

金融活水“灌溉”发展沃土,擦亮对外开放名片

南京是全国现有七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全市存贷款余额超过11 万亿元,金融市场规模占全省比重超过20%。 “通过一年多的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有效彰显。”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操文荣介绍,可以用四个“更”来概括:力度更大、品类更全、成本更低、环境更优。

“在全省首创‘宁创融’货币政策工具,为科创企业引入100 亿元低成本资金,实际投放平均利率低至3.34%;设立 60家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全国首创设立18 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科创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科创金融服务。”操文荣表示,将积极探索制度型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努力让金融资本“愿投”“敢贷”,让广大的科创企业融资更有获得感。

开放是南京的特质,开放也是南京的优势。南京是全省唯一叠加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我们牢牢抓住制度型开放这个关键,不断加大国际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创新和衔接,促进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更有效地聚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说。

“过去,特殊物品进口由于管理标准和审批流程等因素,周期需要2 个月以上,通过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进行改革,使进口周期从2个月缩减到 2周左右,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效率。”邓智毅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金字招牌,创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发挥好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努力做到“试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

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服务科创企业我们着力做好三件事情:为科创企业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为科创企业打通融资堵点、为科创企业拓宽引才渠道。”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钱维介绍。

“今年,我们主动对接国际先进评价标准和市场规则,聚焦企业关心的优化监管执法、强化惠企政策落地等方面,开展多项优化举措,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我们相信,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下,会有越来越多产业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出现在南京,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钱维说。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环。如果说“从0到1”意味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创新成果流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获优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地孵化培育比例均超过95%……近年来,南京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构建形成了科技成果从“成果产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转化流程。

“南京作为全国科教重镇,科教和科技成果资源富集。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链条推进科技成果的发现、转化和落地。”吴炜说。

具体怎么做?吴炜给出答案:“当好‘挖矿人’,优化成果发现和对接机制。我们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发布和披露制度,升级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两张清单’实时发布。建强‘主阵地’,深化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建好‘中继站’,提升转化平台发展质效。织牢‘保障网’,出台专项政策促进转化。”

据了解,从今年起,南京将滚动重点支持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中试基地,遴选2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4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 25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壮大,构建成果验证、项目中试、投融资洽谈、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体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黄泽文 燕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