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游仙区:建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耕地灌溉率增至93.64%

绵阳游仙区:建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耕地灌溉率增至93.64%
2024年05月17日 10:54 环球网

来源:川观新闻

5月16日,在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宝山村,村民李和民正在忙着疏浚清理毛细水渠,为即将开始的大春插秧做准备。“过去只能种旱田,今年是第一次插秧种水稻,想起来心里都很期待。”村民李和民说。

整治堰塘

游仙区面临农业用水压力:年均降雨量82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789毫米。作为武引工程的受益县区,游仙区80%的农田处在武引灌区范围,用上武引来水,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速。但因为地处丘陵地区,宝山村和相邻的几个村地势较高,处在武引灌区之外,成为全区农业灌溉的“薄弱环节”,农业种植只能“靠天吃饭”,当地农业主要以传统粮油作物为主。

新建的引水渠

要如何扫清农业灌溉的“死角”,进而带动全域农民增产增收?为此,结合绵阳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游仙区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力争通过三年建设恢复灌溉面积13.89万亩,耕地保灌面积由实施前的31.59万亩增加到建成后的45.48万亩,全区耕地灌溉率由65.04%增至93.64%,基本实现农田灌溉的全覆盖。

整修灌渠

为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游仙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针对全区不同片区的发展基础和产业方向,游仙区水利局组成5个小分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将全区农田水利建设分为五大片区,精准施策。以盐泉镇宝山村所在的旱区保灌示范片区为例,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工作方向重点在于补齐短板。宝山村距离武引支渠约20公里,为此,整合项目资金,游仙区启动了相关渠道建设,将武引水引到宝山村来。同样是面临水源难题,信义镇家和村则采取了提灌站的方式,将魏城河水引到丘陵地区,结合相关的渠系建设,实现旱田变水田。

清洁沟水库防水渠整治

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忠兴镇,农田水利建设则瞄准了提质升级。结合当地特色的农业猕猴桃、中药材、胡萝卜、冬枣等产业,游仙区将其定为高效节水示范片区,同样是需要提灌站将河水抬升到丘陵地区,因为配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这批提灌站不必接通电源,实现了“零能耗”运转。同时,将河水提升至丘陵高处后,游仙区采取埋管式送水,相比沟渠等方式可以减少水损,实现“零水损”输送。“根据游仙区农业发展实际,我们一方面行动迅速,就是快,同时要充分结合不同片区未来产业发展所需,以规划引领,通过3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解决当前农业发展所需的用水问题,更为未来产业升级发展铺好路,不断实现亩均效益的提升。”游仙区水利局负责人说。

修建蓄水池

预计三年内,游仙区将投资13.38亿元,规划建设蓄水工程1824处、提水工程221座、输水工程1356.13 公里等,基本解决农业“靠天吃饭”问题。受此带动,这三年游仙区每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184万公斤,总产值增加11300万元,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330元。更进一步,还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扫清障碍,据介绍,得益于用水条件的改善,近年来游仙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葡萄等特色水果产业面积不断扩大。

顶着烈日,宝山村村民王兴民却一点不见疲惫,对于今年的丰收他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还在考虑尝试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管好水,用好水,让我们的土地效益进一步提升,从土里长出‘金疙瘩’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