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洪偌馨、伊蕾
摘要:
当金融行业在下行周期里面临减速压力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手里的价值‘标尺’。
2023年的年报披露刚刚收官,上市公司2024年的一季报也陆续出炉。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相比于‘开门红’,金融业能够实现‘开门稳’已经不容易。
仅以上市银行的一季报来看,在息差收窄、不良攀升等多重压力之下,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9%和0.6%。
其中,包括工行、农行、建行、招行等在内的等国有大行和领先股份行都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局面。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金融科技公司们要有稳健的业绩表现则更加不易。
虽然‘资产荒’可能让一些金融机构更积极地探索外部合作,但当整个行业的β增长承压,甚至为负时,稳健增长意味着公司必须具备更强的博得α增长的能力——无论是在存量时代找到更大的增量空间,还是更好地控制资产风险、更有力地实现降本增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刚刚披露了一季报的信也科技是一个值得拆解的标的。
过去几年,尽管整个行业冲击不断、市场波动巨大,但信也科技一直是表现最为稳健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根据财报,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31.65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22.9%。
但需要说明的是,信也科技的净利润波动并非来自其业务端,而是去年一季度疫情结束时,与很多同业一样将之前的‘拨备’进行了一次性回拨,进而抬高了去年的‘基数’所致。
如剔除这一因素,信也科技的净利润表现与过往几个季度基本持平,且较去年四季度微增。而信也科技之所以能‘逆势’突围、稳健增长,则得益于其在过去几年坚定布局海外市场、深耕优质客群、持续投入AI等战略的‘多管齐下’。
1
价值‘标尺’之变
回望过去十年,消费信贷市场爆发的‘奇迹’是人口、消费、科技三大因素交互演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而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衡量价值的尺度其实是非常单一的——谁能获得更大的规模和利润,谁就能获得玫瑰与掌声。
但当我们必须面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范式转变时,当金融行业在下行周期里面临减速压力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手里的价值‘标尺’——谁的业务模式更加健康、更具韧性,更有抗风险的能力。
2024年一季报显示,信也科技促成贷款总额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1.3%;在贷余额达653亿元,同比增长4.8%。
放眼整个消费信贷行市场,即便是客户颇为优质的信用卡行业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信用卡交易额下滑、营收承压、不良攀升已然成为‘常态’,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信用卡不良率均已在2.5%以上。
相比之下,即便拉长周期来看,信也科技过去几年的核心数据始终较为平稳。从2020年到2023年,信也科技的年营收总额从不到60亿增长至125亿,且始终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速。
而在资产质量方面,过去两年,信也科技90天+逾期率始终维持在2%以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其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依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企稳回升之道
万物皆有周期。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周期波动的冲击,而信也科技能够穿越周期、保持稳健增长的‘秘密’则在于战略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早在七年前,国内市场依然处于高歌猛进的发展阶段时,信也科技就开始着手布局海外市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信也科技已在印尼、菲律宾建立了深度本地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并在拉美地区开展科技服务业务。
随着监管合规、团队建设和业务模式的不断成熟,其国际业务对集团营收的贡献继续扩大。而‘聚焦国内、展望全球’的‘双轮驱动’策略,也逐渐成为信也科技有别于同业的‘标签’。
一季报显示,信也科技国际业务实现营收5.9亿元,同比增长32.9%,占集团总营收的18.8%。其中,菲律宾业务品牌当季交易额实现了194%的高速同比增长。
除了提前布局海外市场带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外,作为‘基石’的国内业务也保持了稳健的增长。
一季度,信也科技在国内市场促成交易额达4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0.3%;在贷余额640亿元,同比增长4.4%。
更重要的是,信也科技敏锐地洞察到了市场风险的变化,前几年开始便有意识地控制发展节奏,不再执着于规模扩张,而是实施客群上浮战略——着重于调节客群结构,进而优化资产质量。
具体来看,信也科技对风险的划分共分为7个等级,截止到今年一季度,风险最低的I类客户占比超过50%,I、II类客户占比累计接近90%。这也是其在疫情冲击之下,始终保持较好风险表现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老牌的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始终保持着对市场趋势及变化的及时反馈,适时调整获客和运营策略。
一季度,新客贡献了信也科技15%的交易,挖掘出了国内业务的发展潜力。
此外,近年来,信也科技对于技术的坚定投入也让其风控能力、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在生成式AI大爆发的背景下,信也科技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研科技产品——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编码辅助工具XCoder,为开发者提供智能建议、自动化帮助,提高编程效率和质量,优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放眼整个市场,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经历了市场及监管环境变化等多轮‘大考’,在‘大浪淘沙’之后,依然在‘牌桌’上的玩家已经展示了其金融‘长跑’的能力。
而未来,哪些公司具备更健康、更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及更稳健、更强劲的增长势能也逐渐变得清晰。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