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扇子扇的不仅是风,还有风雅,这背后蕴藏的文化你可知道?

原来扇子扇的不仅是风,还有风雅,这背后蕴藏的文化你可知道?
2024年05月17日 09:24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青年报

诸葛亮用的扇子叫什么?拿芭蕉扇的人物是谁、出现在哪部名著中?梅兰芳唱戏时的扇面是谁画的?扇子,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近日,文人折扇推广人高洪斌先生做客衡水书城,为读者讲述了扇子的起源、功能、种类、材质等知识内容。

扇子在古代,又被叫作摇风、凉友。高洪斌介绍:“除了做扇风之用,平日里,文人墨客们时常怀袖一扇,一是为风雅,二是将个人诗词文章书写在扇面上,大家彼此品评交流。而待字闺中的佳人,也颇爱手中持扇,遇生客来访时用之遮面,是以避嫌,时光闲余时作诗、画于扇上,暗遣闺思。”扇子背后是审美情趣,也是文化历史。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刻绘有扇子图案,是目前已知关于扇子的最早记载。晋代崔豹《古今注·舆服》中介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古代的历代君王仪仗中多用巨大的扇子作为仪仗礼器。

扇子分为两大类,平扇和折扇。平扇中形式、内容最突出的便是团扇。团扇又称宫扇、纨扇、合欢扇。团扇盛于宋元时代,扇面材质以丝绢绫类为主,此时的折扇并未盛行。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们喜欢在团扇的绫绢类材质扇面上绣上或写画上文人题材的图案。至今流传下来的宋元画,有许多是曾经的团扇扇面。团扇扇骨有许多材质,竹木牙角等,制成一把上等团扇扇骨耗时费工。高洪斌先生介绍:“团扇刺绣逐渐走向文人化,是因为文人会在扇子上写诗、题字、绘画等。团扇、折扇与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文人雅士聚会时,扇子成为诗词歌赋创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伴随着造纸术的提高,因宣纸扇面宜于书画,折扇于明成祖时期开始兴起,成为文人墨客的标配。折扇扇骨的材质,以竹为佳,竹木牙角等材多有用之,与诗书画印刻镶嵌等艺术相结合、便于携带等优点为社会大众所公认。

明代开始之后,折扇的扇骨制作日益精良,以重量轻盈、线条简洁为审美,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必有之物。清代后折扇扇骨追求繁华,制作工艺无所不包,有杂累感。明清两代的许多书画家都很喜欢在扇面上创作书画,比如明代的唐寅和清代的郑板桥,流传下来许多扇面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扇子并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在一些文化演出中,观众依然可以看到扇子的身影。比如扇子(折扇、团扇)作为道具在戏曲中使用,梅兰芳大师演贵妃醉酒,亲画折扇,演晴雯撕扇时亦亲手画扇。而扇子又被称为“相声三宝之一”,相声演员手持的扇子一般为素面的素骨扇。在文艺作品中,扇子也是我们熟悉的物品,比如诸葛亮拿的孔明扇、《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高洪斌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喜欢佩剑,表示风骨。诸葛亮不拿剑,靠智慧,他一直拿扇子,用扇子表示风骨。”

用缂丝做成的团扇

除此之外,高洪斌先生还为读者介绍了因材质、工艺、地域的不同而诞生的四大名扇:火(画)绘扇、绫绢扇、檀香扇、竹编扇。火(画)绘扇起于清代广东新会,传说在潮湿的广东,画扇的墨经常会受潮褪色,只能用香火烤焦,才能显出颜色来。而江南吴中盛产绫绢,用来做宫扇的扇面秀美婉约,赠佳人最合适不过。用金属丝、竹条等材质做外框,用绢绸做面,扇面上饰以绘画、缂丝、刺绣,这就是绫绢扇。檀香扇多取材于白檀、紫檀等材质,所引风有阵阵香味,扇存则香不消,能保存十余年。竹编扇就是以生长普遍常见的毛楠竹为材质,破成竹片和竹丝编制的扇子。

这场关于扇子知识的分享可谓精彩纷呈,现场的读者除了大呼过瘾外,还为古人的聪明才智点赞:“原来并不起眼的扇子背后有这么多的知识,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是太有必要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扇子 团扇 文人 扇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