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转自:上观新闻

让书香与您常伴

MOTHER'S

DAY

2024.05.12

———

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当一位青年女性谈到自己的职业是大学老师时,相信一定会收获不少艳羡的目光,因为在许多人眼中,这可能意味着她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工作内容相对单纯,而漫长的寒暑假也会带给她更多休闲、充电以及照顾家庭的时间。这样看来,女性进入学界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大学女老师真的就是优雅、闲适、自由的代名词吗?也许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对于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他们还可能面临着“非升即走”的考核压力。“非升即走”的核心是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的长聘审核过程,这一过程一般需要6-8年时间,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终身教职,若未通过,则离开学校。这无异于悬在青年教师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松懈,青春与汗水可能就会付诸东流。

青年女教师的处境可能更加困难。她们入职时往往临近而立之年,生育及养育孩子的问题为晋升带了障碍。交大社出版的《妈妈教授:在学术界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下简称《妈妈教授》)一书展现了女性在学术职场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两位女作者,同时也是知名高校的女教授,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即将步入学界的女性:逐梦学界与成为母亲并非二元对立,把握一定的策略,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妈妈教授:在学术界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美]瑞秋·康奈利 [美]克里斯汀·戈德西 著

李明倩 宋丽珏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是追逐学术还是组建家庭,是成为学者还是成为妈妈?本书告诉你,你可以两个都是。

《妈妈教授》是一部学术界生活指南,以两位作者的自身经历和众多“妈妈教授”的经验教训,帮助女性学者在取得学术成功的同时,还能享受做母亲的乐趣。本书讨论了女性学者在学术生涯不同阶段会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何种学术机构对家庭友好;人们对学术生活的认知是否真实等等。两位作者还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力学界女性兼顾家庭生活与学术工作的重重挑战。同时,《妈妈教授》也是对时代和职场问题的一种呼吁:你可以选择什么,你不必放弃什么——在未来,我们是否能建立更为友好的政策和环境支持,让每个人都能更从容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文:姜艳冰

在《妈妈教授》的开篇,作者克里斯汀讲述了自己早年“惊心动魄”的求职故事:那时的她既是即将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也是一位刚刚分娩不到一个月的母亲。为了参加一场为期两天的面试,克里斯汀不得不将将27天大的女儿留在家中,然后假装自己是一个未曾生育、刚刚毕业的学生前去应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克里斯汀曾被警告过,某些院系不太喜欢聘用刚做母亲的人,担心她们因家庭的重担而影响高质量论文的发表,从而降低获得终身教职的概率。

在两天的车轮战一般的面试中,克里斯汀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回答面试官的种种问题,其间经历了奶水溢出浸透了内衣、狼狈不堪地躲进厕所里挤奶、匆匆烘干外套上的奶渍等尴尬时刻,幸运的是,她最终得以顺利入职。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瑞秋,正是当时克里斯汀的面试官。当瑞秋得知了克里斯汀面试背后的故事,也不由感慨万千,撰写此书的念头即来源于此。

女性进入学术界会面临什么?学术职场比其他类型的职场对女性更友好吗?对此,《妈妈教授》给出了回答,并以“九宗罪”为名,揭示了人们对学术界认识的误区,包括“一份学术性的工作会让你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头脑聪明,工作勤奋,这就够了”“所有学生都像你一样优秀”“学术界不再有性别歧视”“怀孕很容易”“做母亲是先天本能”“托育不如母亲亲自照顾好”“自由派学者会因家庭原因降低终身教职的评定标准”“所有资深女性学者都是你的盟友”。

乍一看,对学术界的“滤镜”可能要碎了,但只有直面误区,知己知彼,才有可能更坦然地攀登学术高峰。

在认清了这些不美丽真相之后,学界女性该如何做呢?作者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了解你自己”,即了解成为一名学者和一位母亲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

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讲述了优秀的博士生阿米莉亚在寻找终身教职屡屡受挫和照顾年幼的孩子的双重压力之下最终离开学术界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遗憾和伤感,在故事开头,作者也提示“本章不适合一个不具有强大内心的人阅读,曾有一名博士生读了这一章后失声痛哭”,但作者同时又强调“但我们的目的不是劝阻你们进入学术界,而是让你做好准备,去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

当一切就绪,准备披荆斩棘踏上学术征途时,除了踌躇满志,还需要把握一定的策略。两位作者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比如“仅仅头脑聪明远远不够,建立学术人脉十分重要”“发言、参加会议、使用社交媒体以及学会厚脸皮式的自我推销”“必须把论文发表、出版著作放在工作的首位”“做好时间管理,找到自己最高产的时间段,并找到这个时间段的最佳利用方式”等等。尽管由于中美学术体制的差异以及每位学者的处境各不相同,有一些建议可能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但整体而言,仍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地方。

学术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困难重重,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论是否有孩子。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孩子的女性在获得终身教职的道路上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妈妈教授》一书,我们看到了那些充满韧劲、饱含智慧、热爱家庭的女性学者,而在学术职场之外的广阔天地,也有许许多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木上尽力维持的女性。

“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它不应该只是属于女性的话题。家庭、职场、社会需要共同努力,打破“母亲身份墙”和“职业天花板”的壁垒,让女性能够更从容地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天平。

“升级打怪”的是妈妈教授,

向所有职场妈妈致敬!

编辑:杨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克里斯汀 妈妈教授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