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丨听妈妈的话 让体育健儿更强大

母亲节丨听妈妈的话 让体育健儿更强大
2024年05月12日 07:58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体育报

每一位“强大”的运动员背后

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恰逢母亲节,今天就来聊一聊

体育健儿与妈妈的故事

张雨霏——妈妈是她的“主心骨”

“蝶后”张雨霏勤奋刻苦、阳光亲和

这些特质帮助她成为竞技场上的“王者”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她曾经连200米都不敢游

是在妈妈张敏的培养和鼓励下

才最终“化茧成蝶”

张敏曾经也是游泳运动员,参加过江苏省运动会

退役后成为体育老师

她发现张雨霏从小就喜欢玩水

于是决定把女儿培养成游泳运动员

作为女儿的游泳启蒙老师

她为张雨霏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

也见证了女儿的成长历程

张雨霏曾经很怕游200米蝶泳

因为蝶泳相对其他泳姿更难

对选手的腰腹力量、有氧能力要求都很高

12岁开始200米训练后

张雨霏一度非常抵触,甚至想要放弃

好在张敏经常鼓励、开导她

还十分注重对她的“思想教育”

她告诉女儿

——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

——要做事,先做人

张雨霏逐渐形成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

2015年,张雨霏发现自己游泳时“有些不对劲”

做波浪运动特别困难

检查后,医生告诉她是先天脊柱侧弯

张雨霏急了

自己的主项是蝶泳,要求全身平衡

身体上的劣势该如何破解?

关键时刻

教练团队为张雨霏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帮助她修复身体功能

张敏也专门去看望女儿

陪张雨霏一起训练

还鼓励女儿

——“你负责为国争光,我负责挑战自我”

坚持付出,必有回响

张雨霏的成绩越来越好

夺得的金牌越来越多

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

新一代“蝶后”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赛场

去年参加成都大运会前

张敏打电话给张雨霏

说家里买了一个新的装奖牌的柜子

可惜还没有装满

张雨霏对妈妈说

大运会后柜子就满了

果然那届比赛她夺得了9枚金牌

2023年,张雨霏夺得23金4银2铜

今年巴黎奥运会后

估计张雨霏又要让妈妈买一个新柜子了

袁心玥——妈妈的高标准成就了她

女排运动员袁心玥在场上霸气十足

她的成长之路同样离不开妈妈周波的辛勤付出

袁心玥也深知妈妈的良苦用心

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冠军之路”

周波身高1.8米,也曾是排球运动员

退役后成为中学体育老师兼校排球队教练

袁心玥早早就显露出了运动天赋

8岁时便励志成为排球运动员

每天放学她就来到周波任职的中学

跟着妈妈指导的中学生一起训练

袁心玥身上经常被球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周波十分心疼,每晚都用红花油为女儿擦拭

袁心玥不忘安慰妈妈

“我能挺住,打排球很快乐”

看到女儿的坚持

周波也全力支持她的“排球梦”

每天5点起床带她跑3000米

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要求她

2009年,袁心玥进入八一女排

成为专业运动员

但从此也要长期离家训练

开始袁心玥极不适应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要大哭一场

周波于是有了辞职去北京陪女儿的念头

没想到袁心玥得知后坚决不同意

她对妈妈说

你才38岁,不应该为我放弃事业

她还向妈妈保证

一定刻苦训练,会很快适应新环境

成为职业运动员后

袁心玥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

周波了解后,对袁心玥说

“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

我们对你有信心,

你对自己也要有信心”

袁心玥在母亲的开导下,想通了

——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3年,袁心玥终于被国家队征召

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

周波对女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春节假期

她虽然在带队时扭伤了脚

依旧陪着袁心玥去学校练球

行动不便就靠着墙给女儿抛球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

一向节俭的周波“奢侈”了一次

自费与丈夫到现场为女儿加油助威

见证了中国女排一路逆袭

最终夺得奥运金牌

颁奖仪式后,一家三口终于见面

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苏翊鸣——妈妈教会他不要轻言放弃

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是00后运动员中的佼佼者

用各种高难度、高质量动作征服了赛场

这背后是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

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

苏翊鸣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性格

受妈妈李蕾的影响很大

苏翊鸣4岁走上雪场

从此开启了一场雪上“传奇之旅”

滑雪训练非常辛苦

总是要早起上山,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训练

练习高难度动作时还很容易受伤

总有人不解地问李蕾

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舍得让他去练这个?

她的回答是

孩子太热爱了,做家长的必须全力支持

苏翊鸣7岁时

受过一次严重的腿伤

孩子有多疼,妈妈就有多揪心

见到苏翊鸣躺在病床上

李蕾在一瞬间闪过让孩子放弃的想法

但她很快就清醒了

绝不能让孩子养成轻易放弃的习惯

苏翊鸣刚做完手术

李蕾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

“宝宝,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挫折就放弃滑雪”

苏翊鸣开始明白

选择滑雪后,吃苦、受伤是常事

不仅不该退缩,还应被看成是复盘的好机会

决定冲击冬奥会后

苏翊鸣愈发刻苦训练

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每天要重复6个小时以上

一个只有两三秒时间的动作

从日出滑到日落,要花一个夏天去反复练习

有一次一周就用坏4块雪板

北京冬奥会上

苏翊鸣先是摘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上银牌

创造中国选手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

赛后他说

妈妈的生日到了

银牌就是送给她的礼物

随后,苏翊鸣夺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

圆梦冬奥

相信苏翊鸣还会带着妈妈那句“不能放弃”

继续在赛场创造更多惊喜

范可新——妈妈为她撑起一片天

短道速滑运动员范可新

从不回避自己清贫的童年生活

在艰苦的环境中

妈妈聂桂玲为她撑起了一片天

塑造了她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性格

范可新刚上小学的时候

四口人租住在一间6平方米的铁皮房中

父亲以修鞋、配钥匙维持全家的生活

聂桂玲平时在店里打下手

闲暇之余捡废品换零钱补贴家用

懂事的范可新也会

把同学扔掉的废纸、路边的纸壳收集起来

就算是这样清苦的生活

范可新的父母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聂桂玲教育范可新和哥哥

要以阳光乐观的心态看待现实处境

“人,不能穷一辈子,困难是暂时的”

父母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特长

咬着牙把范可新送去了舞蹈班

但舞蹈班150元的服装费让全家犯了难

热爱跳舞的范可新却言不由衷地说

自己不喜欢跳舞,以后再也不去舞蹈班了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一次偶然的机会范可新接触到了速度滑冰

她很快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而且教练承诺

只要刻苦训练,就不收钱

从此

妈妈陪着范可新每天4点起床训练

下午学习两个小时文化课,接着继续训练

下午6点回到家吃完饭就睡觉

年复一年,就这坚持了下来

范可新当时就立志要成为世界冠军

改变全家人的生活

从市队到省队

再到国家青年队、国家队

范可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成为了世界冠军、冬奥冠军

她也把妈妈和全家带出了那间铁皮房

运动员与妈妈的那些趣事

妈妈给她“改名”

跆拳道运动员骆宗诗的名字是爸爸起的

因为爸爸喜欢武侠小说

希望孩子能够习武,成为“一代宗师”

但妈妈觉得这个名字太阳刚

于是将“师”改成了“诗”

让名字增加了一抹诗意

妈妈,请再打我一次

苏翊鸣曾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视频和照片

他一路小跑,衣服也不换直接跳入泳池

上岸后更是一脸骄傲

并配文“妈妈三天没打我了!”

网友纷纷评论道

“真的太皮了,

妈妈在来打你的路上了!”

听妈妈的话剪头发

费立纬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金牌

比赛中,最后50米转身后

他的泳帽不小心掉落,露出很长的头发

费立纬妈妈赛后吐槽

前两天就叫儿子去剪头发

如果泳帽不掉,还可以再快一点

她还不忘叮嘱儿子

800米比赛前一定要剪发

于是费立纬就乖乖地剪短了头发

看看台上的妈妈们

在现场为孩子加油助威

是运动员的妈妈们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一组图片(动图)分享给大家

你能猜出她们是谁的妈妈么?

一起试试吧

答案:田径运动员巩立姣的妈妈

对女儿的爱与期待全在眼神里

答案: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的妈妈

应援手幅“暴露了身份”

答案:女篮运动员王思雨的妈妈

看到女儿完成绝杀激动落泪

答案:网球运动员吴易昺的妈妈

赛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答案:田径运动员谢震业的妈妈

看到儿子夺冠妈妈真是笑开了花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体育图片、运动员社交媒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