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司机群体是我国公路货运业的主体劳动者,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自2017年起,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连续出版五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卡车司机的工作与生活,揭示了他们在当下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在此工作告一段落之后,自2024年起,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对卡车司机的研究转入更为细致的系列专题阶段,将整个研究系列推向深入。本次推出的“中国卡车司机健康状况报告”即为系列专题研究的首篇。
如在前述调查报告中所揭示的,卡车司机的劳动和生活有其特点,由此将会引发他们特有的健康问题。例如,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夜班、倒班频繁,以及长期身处尾气和噪音污染的环境中,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尚未有系统探讨。本报告试图弥补此缺憾,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提出相应对策并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24年2-3月开展的线上问卷调查为本报告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次问卷共含41题,核心问题是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同时涉及他们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工作情况、生活方式及驾驶安全等方面。本调查依托传化·安心驿站平台向广大好站友和卡车司机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19份。
一 样本概况
本调查的样本司机分布遍及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量上以山东和河南省居多。其中男性司机占绝对多数,共1043人,占比93.2%。女性司机相对较少,有76人,占比6.8%。样本卡车司机以中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45.1岁。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数量最多,共1026人,占比91.7%。从受教育水平来看,初中学历的卡车司机最多,共681人,占比60.9%。其次是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学历的司机,占比26.0%。小学以下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司机数量较少,均低于2.0%。
在1119个样本中,大部分卡车司机为自雇,共计856人,占比76.5%。这部分司机独立承担运输任务,自负盈亏,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各种挑战。而他雇司机则相对较少,占比23.5%,他们通常在雇主的安排下进行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福利待遇。在收入方面,两类司机存在一定的差异(图1)。他雇司机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后,平均年收入为9.9万元。相比之下,自雇司机在扣除各项运输成本,如通行费、油费、平台会员费、信息费等后,平均年收入仅为8.1万元,相对较低。
从驾驶的车辆规格来看,13米及以上的大型卡车最多,共492人,占比44.0%。其次是大于6.8米且小于等于9.6米的中型卡车,占比30.2%。大于4.2米且小于等于6.8米的中小型卡车和4.2米及以下的小型卡车数量较少,均低于13.0%。
从平均运输距离来看,从事长途(单程500km以上)运输的卡车司机最多,共548人,占比49.0%。其次是中短途(单程500km以下)运输的司机,占比36.2%。城配司机数量相对较少,占比14.8%。从货物类型来看,整车运输的司机数量最多,共832人,占比74.4%。其次是零担和快递司机,分别占比16.5%和5.3%。
二 卡车司机健康状况
样本卡车司机中,超过半数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或中等水平,有28.2%的司机认为自己“非常健康”,28.5%的司机认为自己“比较健康”。31.7%的司机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约一成司机自评健康状况不佳,其中7.3%的司机感到“比较不健康”,4.3%的司机自评“非常不健康”。
图2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中各类慢性病的患病率。可以看出,慢性疼痛在卡车司机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职业病,其患病率最高,达到了33.1%。其次,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21.7%,也相对较高,表明消化系统问题在卡车司机中同样普遍。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7%,位列第三。干眼症和高血脂的患病率分别为11.8%和10.8%,肾结石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为5.6%,肝脏及胆囊疾病患病率为5.2%,相对较低。痛风、心绞痛、抑郁症、冠心病、甲状腺疾病、哮喘、慢阻肺和癌症等则偶有报告。
图3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中各类慢性病的治疗情况。首先,患病率位居前两位的疾病中,慢性疼痛的治疗率为43.8%,意味着在患有慢性疼痛的卡车司机中,仅有约四成半的人接受了治疗。相比之下,慢阻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较为乐观,治疗率分别为87.5%,81.0%和77.0%。然而,也有一些疾病的治疗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抑郁症,其治疗率仅为20.7%,显示出卡车司机这一群体对心理健康的普遍忽视。
图4进一步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基于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得分的抑郁情况。可以看出,CESD-10得分小于10分的卡车司机占比最高,为55.9%。这部分司机处于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司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CESD-10得分大于等于10分但小于20分的司机占比为31.6%,这部分司机可能存在一定的抑郁倾向,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此外,CESD-10得分大于等于20分的司机占比达到了12.4%。这部分司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抑郁症状,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及时的心理干预。
三 卡车司机生活方式
睡眠和昼夜节律是人体最为基础的生理现象之一,与体力活动、膳食共同构成生活方式的三大要素,其作为恢复体力、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更是直接关系到卡车司机的疲劳程度和安全驾驶的能力。鉴于此,我们特别关注了样本中卡车司机的睡眠情况,并结合他们报告的事故次数进行了细致分析。
图5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不同睡眠时长所占的比例。数据显示,33.9%的卡车司机睡眠时长处于7-9小时的推荐范围内,有显著比例的司机面临睡眠时长过短或过长的问题。具体而言,睡眠时长小于7小时的卡车司机占比达到了50.8%(13.4%小于4小时),睡眠时长超过9小时的卡车司机合计为15.3%(8.0%大于10小时)。图6揭示了平均睡眠时长与过去五年内造成人员伤亡或车辆、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数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报告过去五年内未发生事故的司机平均睡眠时长为6.5小时,相对接近正常成年人的睡眠需求。然而,随着报告事故次数的增加,司机的平均睡眠时长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具体而言,报告1次事故的司机平均睡眠时长为6.0小时,报告至少2次事故的司机平均睡眠时长仅为5.5小时。
图7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中不同嗜睡程度的司机所占的比例。根据艾普沃斯嗜睡量表的判断标准,有50.5%的卡车司机处于正常范围内(0-9分),这部分司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嗜睡感相对较低,能够保持较好的清醒状态。另一部分司机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嗜睡问题。具体来说,30.5%的司机处于可疑嗜睡状态(10-15分),表明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感到困倦或嗜睡,对驾驶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更有19.0%的司机表现出过度嗜睡的症状(16-24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经常感到困倦,驾驶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会受到严重影响。
图8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嗜睡程度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联系。把嗜睡程度划分为正常嗜睡、可以嗜睡和过度嗜睡三个组别,在去掉拒绝回答的被访后,可以发现,在正常嗜睡程度的司机中,大多数(88.6%)能够保持安全驾驶,在过去五年内未发生事故。在可疑嗜睡组中,虽然大部分司机(81.2%)能够避免事故,但他们的1次事故发生率和至少2次事故发生率都有所上升,分别为15.0%和3.8%。在过度嗜睡组中有类似的发现,该组1次事故发生率和至少2次事故发生率则分别为14.3%和4.5%,相对正常组较高。
图9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风险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OSA在卡车司机群体中较为普遍,在此次接受评估的卡车司机中,32.6%的司机可归类为OSA高风险,而63.9%的司机可归类为OSA低风险。进一步分析显示,OSA高风险司机与低风险司机在事故发生率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OSA高风险的司机中,13.9%的司机报告了1次事故,而4.7%的司机报告发生了至少2次事故。相比之下,OSA低风险的司机事故发生率较低,只有10.5%的司机报告发生了1次事故,2.0%的司机报告发生了至少2次事故。
体力活动方面,图10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每周的达标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每周剧烈活动分钟数大于75分钟或中等强度活动大于150分钟被视为达标。据此标准可见,在剧烈运动方面,仅有26.7%的卡车司机达到了标准,而高达73.3%的司机未能达标。同样,在中等强度运动方面,达标率也仅为23.9%,未达标的司机占比高达76.1%。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卡车司机的体力活动水平相对较低。
图11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每天的久坐时间分布。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卡车司机每天久坐时间超过8小时,与此相对,仅有18.0%的司机久坐时间少于4小时。此外,还有13.0%的司机每天久坐时间在4-6小时之间,16.0%的司机在6-8小时之间。
图12展示了样本卡车司机的膳食情况,涵盖了多个方面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在膳食均衡方面,有44.4%的卡车司机认为自己膳食比较均衡,各类食物搭配合理。然而,当询问到每日摄入食物种类时,高达73.8%的司机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到5种,表明尽管有些司机认为自己饮食均衡,但实际上摄入的食物种类较为有限。在口味偏好上,67%的司机认为自己属于大众口味。在就餐次数上,48.2%的司机基本每天只吃两餐,29.2%三餐不规律,仅有21.1%的司机能够规律三餐。此外,样本司机中水果和蔬菜摄入明显不足,54.6%的司机完全做不到每天摄入半斤水果和一斤蔬菜。就餐地点方面,32.5%的司机基本在餐馆(服务区)就餐或点外卖,可能增加其摄入高热量、高油脂食物的风险。
大多数样本司机在饮酒方面相对节制,53.2%的司机偶尔喝酒,35.8%从不喝酒,而经常喝酒的司机仅占6.2%。吸烟方面,31.1%的司机经常吸烟,26.9%偶尔吸烟,而36.6%的司机从不吸烟。在咖啡因饮料的摄入上,43.1%的司机偶尔摄入,39.4%从不喝,而经常或每天喝的司机占比较小。奶制品的摄入情况上,有46.4%的司机从不喝奶制品。在饮水习惯上,57.2%的司机主要喝白开水或茶水,并能够主动且足量饮水,仅有7%的司机不爱喝水。
四 结论及对策建议
根据对111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对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大多数司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好或中等水平,但该群体中多种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这种主观认知与客观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司机们对自身健康的乐观预期或对疾病的忽视。值得关注的是,慢性疼痛、慢性胃炎等在卡车司机中呈现出高发态势。约三分之一的卡车司机患有慢性疼痛,这可能与他们长时间驾驶、缺乏身体活动以及特定的工作姿势相关。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仅次于慢性疼痛,这可能与他们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高压的工作环境有关。高血压的患病率位列第三,可能与年龄、饮食不规律、睡眠状况不佳、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慢性病不仅可能影响司机的驾驶能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风险,甚至造成公共安全事故,应当引起重视。
在治疗情况方面,虽然有一些慢性病的治疗率较高,如慢阻肺、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但慢性疼痛、慢性胃炎等常见职业病的治疗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仅有约一半的患病司机采取了治疗措施。此外,抑郁症的治疗率约为两成,凸显出卡车司机群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忽视以及有效治疗资源的匮乏。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司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严重抑郁者超过一成。这一现象亟待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及时干预。
第二,卡车司机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种不利于健康的特点。在睡眠方面,首先,从睡眠时长的分布来看,相当一部分司机面临睡眠时长过短的问题,由此可能影响司机的警觉性和反应速度,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其次,平均睡眠时长与过去五年内的事故数量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司机疲劳驾驶,进而影响驾驶安全。此外,卡车司机的嗜睡程度也与事故发生率有关。存在嗜睡症状的司机在日常驾驶中更容易感到困倦,这可能降低其驾驶时的注意力集中度和反应速度,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最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也是影响卡车司机事故发生率的一个潜在因素。患有OSA的司机在睡眠中会出现多次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在驾驶时出现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这一病症迄今未能引起充分重视。
另外,久坐、体力活动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卡车司机中尤为突出,这不仅导致他们身体机能的下降,还增加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在饮食方面,多数司机摄入的食物种类较为局限,缺乏均衡的营养配比,尤其是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足。此外,虽然大多数司机在饮酒方面较为节制,但经常吸烟的司机占比较高,这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进一步的威胁。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逐步加强卡车司机的职业体检。重视慢性疼痛、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努力建立详尽的司机健康档案,系统追踪和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及历次体检结果,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指导,帮助司机们恢复健康或控制病情。
鉴于睡眠状况对卡车司机驾驶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将睡眠障碍筛查作为卡车司机获得从业资格的必要一环,在司机上路前进行必要的睡眠障碍筛查。筛查可涵盖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等常见睡眠障碍的诊断以及睡眠质量的评估。对于筛查出存在睡眠障碍的司机,应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康复指导。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还应积极推动将卡车司机的睡眠障碍治疗纳入医保体系,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通过这一筛查和治疗机制,有望提高卡车司机的睡眠健康水平,降低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事故风险。
在强调职业体检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在卡车司机群体内实际存在的自雇与他雇两种工作体制的区别。对他雇司机而言,可以要求雇主单位具体落实职业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对自雇司机而言,则似可通过挂靠公司、卡车司机组织等开展职业体检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倡导“公益体检”等项目,动员社会资源的支持,降低自雇司机相应的经济负担。
第二,综合改善卡车司机的生活方式。首先,在车辆内部环境的优化上,可着重提升卡车驾驶室的舒适度,推广使用具备腰部和颈部支撑功能的驾驶座椅,以减轻卡车司机长时间驾驶给身体带来的压力。其次,在行驶途中的休息区域,鼓励服务区或停车场增设健身步道、简易运动设施等,为卡车司机创造便捷的锻炼环境,使他们能够在紧张的驾驶间隙进行适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设置运动指导标识,提供运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卡车司机在安全、科学的前提下进行锻炼。在日常生活层面,建议关爱卡车司机的公益平台定期举办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活动,如运动比赛、健康饮食分享会等,为卡车司机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机会,提升其生活质量。
第三,严防疲劳驾驶并解决高速休息问题。提高政策制定的人性化程度,科学制定卡车司机的驾驶和休息制度,允许在合理范围内灵活调整驾驶和休息时间。同时,需深入研究并制定高速公路卡车停靠规划,科学测算卡车停车位需求规模,确保沿线设有卡车临时停靠区域,方便卡车司机临时休息。此外,应考虑逐步完善驾驶员“工作日志”制度,依托交管12123APP建立卡车司机网上日志系统,引导司机准确记录驾驶时间,并督促所属企业强化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在执法方面,应加大路面执法力度,对严重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同时,深化与平台企业的信息共享,协同开展对疲劳驾驶司机的预警和干预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司机的疲劳驾驶行为,有效减少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引发的交通事故。
第四,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卡车司机合理的工作时间规划。当前,卡车司机普遍面临赶时间送货的沉重压力,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以完成运输任务。这种现状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强烈呼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时间规划制度,要求企业逐步建立科学的货物配送和调度机制,根据货物的实际情况和运输路线,合理安排送货时间和路线。同时,行业应当加强监管,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他们遵守工作时间规定,为司机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此外,还应加强司机权益保护,建立有效的投诉和维权机制,确保司机在面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时能够及时维权。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确保卡车司机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保障,为道路运输的安全与高效提供有力支持。
总体来看,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堪忧。强烈呼吁政策制定部门高度重视卡车司机的健康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司机健康与行车安全。同时,企业也应承担起更多责任,为卡车司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健康管理措施。通过管理部门的政策、相关企业与卡车司机组织的协同努力,切实改善卡车司机的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为整个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进步提供坚实的保障,此乃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应有之义。
(本文原标题为《2024年中国卡车司机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调查报告》,系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的委托调查,接受传化慈善基金会资助。课题组成员由清华大学李晓瑜、浙江大学谈笑,以及两校的研究助理胡华琴、张泽凡和赵雨晴等组成。三位研究助理为本课题的实施做出了贡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