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水波淼淼 文脉悠悠

探访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水波淼淼 文脉悠悠
2024年03月19日 08:08 环球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施 芳《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9日 第 07 版)

观众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郭俊锋摄(人民图片)

“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展。宋家儒摄(人民图片)

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首都博物馆供图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首都博物馆供图
金代铜坐龙。首都博物馆供图金代铜坐龙。首都博物馆供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静静矗立着。

历时4年建设,2023年12月27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与毗邻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同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肩负着讲好大运河故事、讲好北京故事的重任,与首都博物馆一起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诠释‘都’与‘城’的关系。”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说。

品味建筑中的巧思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97万平方米,由共享大厅、展陈大楼(主楼)和休闲水街组成。

“博物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3个元素。”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总监陈宏达介绍,主楼屋顶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共享大厅屋顶状如船只,坚实厚重。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宽约20米的休闲水街,水街两侧的街巷路口、篷架、门楼等造型与水系相结合,形成一处类似运河驳岸码头的场景。当观众穿行时,可通过水街两侧的玻璃幕墙看到博物馆内部,不入馆也能感受博物馆的魅力。水街在夜间也对公众开放,形成“永不落幕的展览”。

除了别具一格的外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抗震设计也可圈可点。博物馆主楼周边设置了长达620米的隔震沟,地下一层下方设置了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是国内已建成的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隔震层内共有242个隔震支座,将整座博物馆托举起来,阻断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确保藏品、人员、场馆的安全。”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雅卓说,“隔震层、隔震沟对文物库房的防水、防潮也有很大帮助。”

依托博物馆抗震设施打造的“防震科普展”让人耳目一新。走进展厅,透过地面和墙面预留的几扇玻璃“窗口”望去,博物馆仿佛被“掀”开一角,楼体下方的隔震支座和墙体之间的隔震沟一览无余。

一块球形屏幕,直观展示地球内部圈层和地震带的知识;戴上VR眼镜,感受地震来袭时建筑的摇晃位移;用积木搭一座房子,体验不同构造建筑的抗震性能……展览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吸引了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参观体验。

讲述河与城的故事

人们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表现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千百年来,大运河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推动北京从北疆重镇发展为国家都城。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和生态文明的角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览。”谭晓玲介绍,博物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放展示四大类型构成,着重展现运河上的北京文化、北京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位于展陈大楼二层,根据大运河的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分为8个部分,年代跨度从史前至当代。“通过1000多件文物、艺术品勾勒出大运河发展演变史,反映大运河与北京的密切关系,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内涵。”谭晓玲说。

在展览第二部分“渠通幽州 多元融合”,一把带木柄铁锸映入眼帘。锸头为长方形,带有木柄,木柄截面为椭圆形。与现代人使用的铁锹不同,这把铁锸的下部为“铁包木”的形制。在隋代,劳动人民就是用如此简陋的工具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来到展览第三部分“辽金建都 漕运通济”,一件铜坐龙引人注目。它昂首闭口,前腿直立,双股尾盘绕上翘,集龙、虎、狮、麟等多种动物形象特征于一体,表现出与中原龙不同的审美趣味。作为金代皇家御用饰物,铜坐龙见证了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的历史。

相较铜坐龙的精致,不远处的一方墓志显得很不起眼,但对于通州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通州乡贡进士朗郑肩撰”“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新茔”……这方墓志两次提到了通州,是北京发现的最早关于通州的文字记录,是金代通州建置的重要实证。

在展览第五部分“京师繁会 帆樯络绎”,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光彩夺目。此瓶主体为酱褐色釉,口足部施金釉,用金银双色及红黄彩等勾绘缠枝花卉、蕉叶等纹饰,镂空开窗处饰有粉彩西番莲、佛手、寿桃纹等,内瓶上精绘青花缠枝花卉,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落款。

“这个套瓶从景德镇沿着运河来到通州,再运到京城。这件青花御窑厂图桌面也是如此。”讲解员介绍,清同治景德镇窑青花御窑厂图桌面直径72.5厘米,画面以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建筑群为中心,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平远法,将御窑厂及其北面的街市巧妙浓缩在圆形画面中。昌江上船只来往,运输繁忙,泊岸桅杆林立,呈现“舟帆日日蔽江来”的盛况。

“漕粮运输关系到帝国的命脉,漕粮征收、运输、交仓等主要环节,从上至下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首都博物馆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郑好介绍,展览第五部分展出的清代军粮经纪秘符扇和木制验粮盘,曾在清代大运河漕粮收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船到达通州后,官府会派雇佣的经纪人验收粮食,为了防止验收过程中舞弊,制定出一套秘符制度。经纪人会在验收的粮食袋上画上自己的符号,如果中途检查出问题,可以通过符号直接查到本人,由此保证入仓粮食的质量和数量。秘符扇正反两面各绘50个符号,每个符号上为符形,下为符名,是经纪人身份的标识。验粮盘为杉木制成,方斗状,用于装粮食以便查验品质。

“这些文物表明,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对北京城市功能的提升、政治中心地位的巩固、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水运交通的畅通,物资交换、人员交往更加便捷,京师文化辐射到运河沿线,形成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格局。”谭晓玲说。

体验奇妙文化之旅

运用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超体量三维衍射系统、超智能数字点云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观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展陈大楼二层西1厅,专题展览“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徐徐展开:从北京城北的白浮泉起,北运河流经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最后到达天津,注入大海……三大文化建筑、环球主题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张家湾古城等标志性景点如颗颗明珠,跃然纸上。

图卷全长27.4米,由北京画院7位艺术家历时2年8个月联袂创作而成,浓缩了从北京白浮泉到天津入海口274公里的运河美景,堪称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展厅里还展出了创作草图、写生稿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展现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让观众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喂哎吼——哎嘿——”嘹亮的船工号子响起,通州石坝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舞龙、舞狮、小车会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人们沉浸在开漕节的欢乐之中。这是“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的开场一幕。

依托目前国内博物馆规模最大的三维衍射系统装置,“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带领观众体验一场古今融合的奇妙文化之旅:从漕运鼎盛时期的通州出发,游遍运河沿岸天津、沧州、临清、聊城、洛阳、无锡、扬州、杭州等10余个城市,最后回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展览没有实物,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内容,让‘不止运河’有无限可能,也让展览常看常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首都博物馆展陈设计师李光远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影像展”紧扣10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重要节点,通过同一地点、同一景观、同一视角的对比,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城市副中心的“蝶变”。观众可以走入任意景点拍照,获得人在景中的观展体验。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辟了功能多样的公众活动空间。展陈大楼内设有培训教室、学习体验中心、多功能厅,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区、运河食舫、码头小叙、报告厅、阶梯活动区、4D影厅等,让观众畅游其间,流连忘返。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首都博物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
  • 03-20 芭薇股份 837023 5.77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16.16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17.3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