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一灵 薛瑾
又有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近日,华夏理财公告称,拟定于12月6日提前终止旗下一款理财产品,这已是华夏理财11月以来第六只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在净值化转型后已成为常态,但也需要将此类情况控制在投资者可接受范围之内,银行理财公司应积极提升投研能力,并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近日,华夏理财公告称,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经审慎评估,拟定于12月6日提前终止“华夏理财固定收益纯债型封闭式理财产品11号”。
“将于产品提前终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根据实际投资结果向华夏理财客户及代销机构一次性划付理财本金及收益(如有),代销机构客户的理财本金及收益(如有)的具体到账账户、到账日及到账时间以代销机构划付规定为准。”华夏理财进一步表示。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11月以来,华夏理财已有6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事实上,不止是华夏理财,包括中原银行、中邮理财等机构年内均发生过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者部分提前终止的情况。其中,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发生频率较高,彼时市场波动较大。
从机构公告来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市场环境和保护投资者收益。根据大部分理财产品说明书约定,机构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情况包括国家金融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市场发生突发性事件或极端重大变故并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正常运作;理财产品所投资资产市场利率大幅下滑可能影响到期正常兑付等。
净值化转型后成常态
普益标准相关人士认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比如产品管理人综合研判认为,后续存在不可控市场因素,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产品投资业绩不及预期,触发了部分提前终止条款;产品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产品规模过小甚至可能无法支撑产品运作成本。
除市场变化因素外,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同样是促使银行和理财公司做出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决定的原因。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理财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理财产品经营管理,更好满足制度要求,少数理财产品也可能提前终止运作。
实际上,自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提前终止现象时有发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在净值化转型后已经成为常态。对于少数净值波动较大的产品,提前终止有助于避免投资者更大的投资损失,做到及时止损。
银行理财规模明年有望回暖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理财规模逐渐稳定的背景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影响不大。不过,提前终止产品,投资者未能获得原定期限内的收益,需要重新规划资金安排,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此外,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出现,银行及理财公司需持续提高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经历破净潮、赎回潮之后,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配置策略已发生改变,在资产配置上以“稳净值”作为重要目标,中低风险产品种类较丰富,符合大部分保守型和稳健型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或持续受捧。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测,2024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将恢复至28万亿元以上的水平,冲量或将集中在下半年,届时理财规模将冲击30万亿元的关口。
专家表示,从资金来源方面来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通常比较低,客户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同时也对机构的净值波动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和理财公司需要在持续提高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