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涉56项违规收2.25亿罚单 不良率1.22%损失类贷款新增122亿

中信银行涉56项违规收2.25亿罚单 不良率1.22%损失类贷款新增122亿
2023年12月04日 08:02 媒体滚动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中信银行(6.570, 0.10, 1.55%)(601998.SH、00998.HK)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金监总局”)行政处罚局开出巨额罚单。

  12月1日,金监总局公布多项行政处罚信息,其中中信银行被合计罚没约2.25亿元,罚款金额居本批罚单之首,引发市场关注。此外,农业银行(5.240, 0.03, 0.58%)建设银行(8.740, -0.02, -0.23%)合计分别被罚超2710万元、379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监总局所列的中信银行56个问题中,8项涉及不良贷款,其中就包括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不过中信银行回应,所涉及问题均发生在2019年及以前年度,已完成整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前9个月,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15.88亿元,期末不良贷款率为1.22%。其中,损失类贷款9个月增加了122.35亿元,占不良贷款增加额的770.47%;此外,可疑类贷款增加70.25亿元,次级类贷款减少176.72亿元。

  巨额罚单引关注

  金监总局行政处罚局发布了设立以来的首批罚单,被罚机构覆盖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等,中信银行罚款金额居本批罚单之首。

  12月1日,金监总局公布多项行政处罚信息,涉及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4.190, 0.01, 0.24%)和渤海银行,从罚单金额来看,中信银行合计被罚没约2.25亿元;农业银行合计被罚没超2710万元;建设银行合计被罚没超3791万元。

  聚焦到中信银行,根据金监总局披露的信息,中信银行涉及违法违规事实共56项,涉及诸多方面。人事方面违反高管准入管理相关规定,表内贷款方面涉及关联贷款管理不合规、统一授权管理不符合要求、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违规发放并购贷款收购保险公司股权等数十项问题,表外理财方面涉及理财产品承接违约资产、利用管理费弥补投资损失、违规用于项目资本金、面向一般客户销售的理财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等十几项问题。此外,还涉及同业业务、代销业务、信用卡以及不良贷款等问题。

  基于此,监管机构决定对中信银行总行罚款15242.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62.59万元,对分支机构罚款6770万元;罚没合计22475.18万元,约2.25亿元。

  同时,多位中信银行干部被处罚。时任厦门分行副行长兼风险总监陈鹰,因对违法集团授信相关规定、形成不良负有责任,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时任厦门分行行长周华对上述事项也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时任重庆分行副行长兼总监宋柯,对违规发放并购贷款收购保险公司股权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6万元;时任呼和浩特分行行长曹黛英,对发放大量贷款代持该行不良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

  对此,中信银行表示,此次处罚所涉问题均发生在2019年及以前年度,该行已根据监管意见,全部完成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本次行政处罚的决定,与前期司法机关对时任行长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依法判决,都充分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该行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坚定执行。

  据了解,孙德顺为中信银行原行长,于2019年被查。2023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认定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净息差承压营业收入下滑2.62%

  在利率进入下降通道,存款成本刚性的背景下,中信银行的营业收入规模下降。

  根据三季报,2023年1—9月,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62.28亿元,同比下降2.62%,归母净利润514.33亿元,同比增长9.19%。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00.54亿元,同比下降3.8%。

  报告期,公司的利息净收入为1092.39亿元,同比下降1.9%;非利息净收入469.89亿元,同比下降4.25%。

  中信银行表示,利率下行、资产收益率承压使得利息净收入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净息差承压。2023年1—9月,该行的净息差1.82%,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对于非利息收入下降,中信银行解释,主要是受市场因素影响,理财手续费下降,同时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所致。

  据了解,2023年以来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趋势下,银行理财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掀起费率“价格战”。十余家银行理财子公告下调旗下理财产品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产品赎回费等,而非利息净收入主要贡献就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资产质量方面,中信银行2023年以来整体上有所改善。根据最新的三季报数据,受益于资产持续扩张,中信银行的不良率9个月降低了0.05个百分点至1.22%。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15.88亿元。其中,损失类贷款在不良贷款中居首位。业内人士表示,损失类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金融资产,或损失全部金融资产。这类贷款的损失概率基本上在95%—100%。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信银行的损失类贷款增加122.35亿元,占所有不良贷款增加额的770.47%;此外,可疑类贷款增加70.25亿元,次级类贷款减少176.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行政罚款涉及到的问题中,有8项是关于不良贷款,其中就包括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批量转让不良资产未严格遵守真实转让原则,通过同业业务投资已出表的不良资产等问题。

  截至2023年9月底,中信银行总资产8.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8%,其中贷款及垫款总额约5.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24.56亿元,增长6.06%。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APP专享直播

开播时间 | 2-17 20:00
创金合信基金 张师旗:创金看市丨跌宕起伏,春季攻势如何演绎?
开播时间 | 2-17 19:30
富国基金:黄金与AI,新杠铃策略?
开播时间 | 2-17 19: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2025年如何稳健开局?
开播时间 | 2-17 19: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2025年如何稳健开局?
开播时间 | 2-17 16: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科技领航者 科创综指最新解读来了
开播时间 | 2-17 16:00
光大证券李泉:中央汇金将控股五大机构,金融“国家队”成焦点
开播时间 | 2-17 15:30
平安基金:低利率时代,“固收+”能上车吗?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富国基金:工具化产品的策略应用——富国基金2月一起投ETF专场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国联基金 梁勤之、赵楠:如何捕捉港股机会?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嘉实基金:“1号指数”新力量:首只上证指数增强ETF来了
开播时间 | 2-17 20:00
创金合信基金 张师旗:创金看市丨跌宕起伏,春季攻势如何演绎?
开播时间 | 2-17 19:30
富国基金:黄金与AI,新杠铃策略?
开播时间 | 2-17 19: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2025年如何稳健开局?
开播时间 | 2-17 19: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2025年如何稳健开局?
开播时间 | 2-17 16:00
南方基金:基金经理面对面 科技领航者 科创综指最新解读来了
开播时间 | 2-17 16:00
光大证券李泉:中央汇金将控股五大机构,金融“国家队”成焦点
开播时间 | 2-17 15:30
平安基金:低利率时代,“固收+”能上车吗?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富国基金:工具化产品的策略应用——富国基金2月一起投ETF专场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国联基金 梁勤之、赵楠:如何捕捉港股机会?
开播时间 | 2-17 14:00
嘉实基金:“1号指数”新力量:首只上证指数增强ETF来了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更多>
股票简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以下为热门股票
三峡能源 4.31 +1.17%
京东方A 4.59 +0.22%
TCL科技 4.99 +0.40%
中远海控 14.81 +1.23%
格力电器 43.67 -0.73%
广告

7X24小时

  • 12-12 兴欣新材 001358 --
  • 12-11 安邦护卫 603373 --
  • 12-07 安培龙 301413 --
  • 12-04 丰茂股份 301459 31.9
  • 12-04 索宝蛋白 603231 2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