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农业农村部网站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长江在重庆蜿蜒600多公里,滋养了生机勃勃的巴渝大地。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近年来,重庆深入实施“四千行动”(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打通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通道,加快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和美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让农业更强
1万公斤榨菜自动切分成丁、片、丝,1个小时!1万公斤榨菜通过智能化脱盐实现食盐含量稳定,1个小时!5000公斤榨菜均匀拌上作料、色泽鲜亮、口味纯正,同样1个小时!而把120袋榨菜装箱,只需要1分钟!在涪陵榨菜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历经“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青菜头,通过自动化清洗、切分、脱盐、脱水、拌料、包装……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的涪陵榨菜,就这样成为广受喜爱的“国民下饭菜”,香飘世界。
2019年,涪陵榨菜集团开启智能化生产,目前拥有13条万吨级国内一流自动化水平的现代生产线。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车间里,远程智能控制下,无级调速切分机、滚筒式筛分机、三段脱盐机、离心式脱水机、自动计量拌料机、德沃包装机、巴氏水浴杀菌冷却机、ABB工业机器人等有序工作,数十台自动包装机各自与一台自动计量机相连,多辆运输小车穿梭在包装机之间,依次将榨菜丝倒入;每台计量机上的10多个计量斗很快完成装菜、充氮、热封装等一连串自动化操作。“榨菜生产10多道工序全部实现了智能化,企业年产能提高近10倍。企业正在新建一条年产28万吨榨菜的智能化绿色生产线,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涪陵榨菜集团总经理赵平介绍道。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品质提升,也带动产业发展,让“一碟小菜”持续成为富民的大产业。目前,涪陵区种植青菜头面积常年稳定在73万亩,产量常年170万吨,综合产值稳定在132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智能化不仅仅在工厂,也在田间地头。近年来,重庆数字农业创新应用不断推进,成功打造出数智稻田、种苗工厂、智慧果园等多种数字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在重庆市渝北区青龙村,2000多亩橘园随丘陵起伏,恰似绿色海浪,这是重庆打造的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据介绍,果园以“智能感知—智能诊断—智能决策”为主线,针对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地块破碎等特点,融合多源异构数据,重现实景数字果园,实现果园数据“全覆盖”、精准管护“全过程”、农机协同“全自动”,果园作业效率大幅提升,100亩果园仅需2人即可实现轻松管理,一级果品率提高40%,亩均增收1万余元。
产业兴旺让农民更富
树上,木瓜挂满枝头;树下,黄精郁郁葱葱。重庆石柱中益乡华溪村,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陈朋在地里挖着黄精,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大背篓,他笑着说道:“今年大丰收!估计亩产有50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12元算,每亩黄精能卖6万元左右。”
中益乡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8年,中益乡调整产业布局,确定了蜜蜂、黄精、黄连3个主打产业,辅以桃子、蓝莓、李子等精品果业,村子开始了精彩“蝶变”。
“我们将村集体发展的220亩黄精产业基地,切块划分为5亩左右地块,返包给42户农户进行管理。村民3年每亩有2400元管护工资,而且管护地块按20%效益分红。”中益乡华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祥生介绍,为了增加附加值,华溪村还延伸产业链条,引进设立黄精面条、黄精桃片加工车间,其中黄精面,签订了2800万出口订单,远销加拿大等11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今年底,村集体收益可达198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奉节县,“中华名果”脐橙名扬天下,该县在做优做大脐橙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小水果、蔬菜、生态畜牧等产业,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全县脐橙种植面积37.5万亩,年产量40.5万吨,年产值40.5亿元,奉节脐橙的品牌价值达到182.2亿元,为30万群众带来了致富的途径,它和黄桃都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奉节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刘方令说,除此外,奉节县还大力发展肉兔产业,计划用三年时间达到1000万只的产能,今年计划达到400万只。
一方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当前,奉节县已创建了就业帮扶车间115家,吸引和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解决了本地的农业空心化问题。同时,打造返乡入乡创业园,按照“1+7+n”(1个核心、7个重点、N多极)的规划发展,目前企业总投资5.94亿元,年产值近10亿元。就地就业工作已成为该县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抓手。
乡村建设让农村更美
曾经的猪圈变身漂亮的茶室,闲置的农房成为抢手的民宿……沿着开满鲜花的碎石小径拾级而上,青瓦土墙、洋溢着浓郁土家风情的瓦屋小镇让人眼前一亮。石柱县桥头镇是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近年来以创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镇为总抓手,以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主线,走出一条市场主导、企业主推、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让生活成为风景,让风景成为产业。”桥头镇党委书记王东介绍,在陶然居的带动下,该镇收储闲置房屋100余栋,已建成陶然居瓦屋小镇、再别康桥、半山泮水等中高端民宿30余家,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康养休闲生态圈。同时,依托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的秀美风景,桥头镇瞄准写生创作大市场,把学生艺术教育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承接写生创作团队来桥头学习创作。截至目前,桥头镇社会资本实际投资突破5000万元,引进企业超50家,餐饮、民宿呈现集聚效应,旅游人气、接待能力大大提升,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年均增收3万余元。
“旧貌换新颜”,不止桥头镇。上世纪90年代,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民需要花3天时间才能走出大山。从1997年开始,为了摆脱贫困,村里开始了艰难的修路工程,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甚至把母亲的养老金都拿了出来。历时7年,以付出多位村民伤亡的代价修成了一条简易公路。脱贫攻坚期间,这条路经过硬化拓宽,达到“四好农村路”的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曾经的“天坑村”“天堑变通途”,8公里的景观公路不仅能在1小时内联通山腰的下庄驿站和山底的村庄,也打开了下庄村的致富路。
“如今,村里种了650亩‘纽荷尔’,今年预计收获20万斤,柑橘不仅销往重庆各地,最远可达上海、浙江等省市,在园里工作的村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毛相林介绍,在改造硬件、发展产业之外,下庄村还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巫山小院家”小程序。“既有村内信息公开,村民办理事项,也有招工、环境治理等信息版块,村民还可以将参与活动得到的积分拿到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用品。‘巫山小院家’的推广使用有力地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让乡村更靓,生活更美。”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今年上半年,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686.33亿元、增长4.5%;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持续发力,上半年完成集体经济收益分红9713万元、同比增长104%;乡村特色产业量质齐升,有效拉动上半年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9%,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重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项发展指标进度良好,一步步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愿景变成实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