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吴越
不少市民游客知道,在周末节假日前往宝山罗泾水源地涵养林,找停车位就要花些时间。近年来,随着露营、飞盘等户外运动和休闲方式的流行,城市人群都会选择拥有新鲜空气的地方亲近自然,度过休闲时光。因此,在小红书、抖音上频频被人提到的水源地涵养林便格外火热。生态美是人们选择罗泾的重要理由。当前,上海正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预计到2025年建设5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罗泾镇域内总长143公里的165条河道,纵横交错、河畅景美。依托长江口生态涵养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契机,区域内按照“环境营造、增加水动力、水质净化、水景观营造、水生态构建”的思路,从“水生植被恢复、食物链结构完善、水体微动力提升、水生态系统长效管理”等方面进行生态治理,营造良性、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三仙沟、陶家河、柴肠湾、小川沙河获评上海市“最美河道”,涵养林获“上海市最佳整治成效河湖”称号。
前置浅滩湿地有效拦截泥沙以往谈“治水”,往往着力于消除中小河道黑臭、消除劣v类水体,关注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则将治理目标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生态建设的本质,是营造合适的生境,处理好水生物之间的营养级联关系。这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专业力量投入。为此,罗泾镇找到相关治理专家团队,从不同层面、多项指标对河道水体进行诊断与评估。
以长870米、深1.5米的内河三仙沟为例。专家综合评价了河湖生态健康等级,因地制宜地给了一份“体检报告”。按照生态“药方”,团队提出了几项关键修复技术,通过拦截污染,再利用沉水植物、滨水带植物、水生动物等形成的生态系统,让小河道“生出”生态自净功能。“水体中的藻类会影响水景观,通过大量种植矮生苦草形成‘水生森林’,我们可综合利用沉水植物生长的上行效应,利用生态学的下行效应提升水质。”宝山区水务局第五水务管理所所长徐志刚介绍,矮生苦草生长快,但不会长得过高,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磷、氮等微量元素,抑制藻类生长并释放氧气,经过养护公司定期管理维护效果良好。如今,来到塘湾村的市民游客都喜欢沿着三仙沟享受水绿河清的美景,漫步于林中步道。
内河清澈与否,与骨干河道密切相关。过去,一场暴雨之后,骨干河道河水直接灌进内河,往往会将泥沙和悬浮物一起带到内河。设置作为缓冲带的前置浅滩湿地后,便可通过湿地植物、滤床和生物基网对来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进行拦截、过滤、沉淀,保障河道透明度及生态系统长期健康稳定。为此,罗泾镇在河道交汇处建设前置浅滩生态湿地3360平方米,同时新建生态岸线13505米,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将试点推进农业尾水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一个突出特点是治理内容从以污染源治理为主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控源截污是大前提。
罗泾镇此前已通过“三管齐下”,控制源头污染。一是生产生活污染控源,完成水源保护区内78家工业企业、仓储及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拆除,将区域内1851户农村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河道内312个排口全面完成整治。二是农田退水拦截净化,对区域内65个农田退水沟进行全面梳理,安装悬浮物、总磷及氨氮吸附模块。三是推动养殖尾水循环自净技术,由区域内进行河蟹养殖的上海沪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知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河蟹池塘自净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处理与循环利用,并融合信息化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河蟹池塘综合养殖的现代化、智能化。
业内专家认为,水环境的长治久清更多取决于岸上,只抓河道水质很可能事倍功半。作为涉农镇,罗泾镇调研发现农业尾水对河道水质影响很大。罗泾镇副镇长朱柳峰介绍,为推进农业尾水治理,罗泾将与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合作开展试点,目前正处在方案论证阶段,未来将计划推行全域土地治理。
管理方面,罗泾镇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罗泾镇河湖长效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罗泾镇河湖长效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为了更好地改善小流域内人居环境,还接入73条河道监控、水质监测等信息系统,通过“鹰眼”高清摄像头对村域河道开展视频轮巡。塘湾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鹰眼”助力为维护村域河道提供了帮助,可与城运中心协同推进工作,避免不文明行为出现影响环境。
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口生态涵养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内,目前已形成田成块、林成网、水成系、路成环、宅成景格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示范区内村级河道及其他河道63条,水质优于Ⅲ类占比90%以上,其中种植“水下森林”的水体共34个,水体透明度能达到清澈见底的水体比例达100%。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