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马芳
前不久,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的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由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隶属包钢集团,以下简称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张文斌团队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果荣获一等成果。
这是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开展7届以来,内蒙古首个荣获“一等成果”的职工创新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此项成果以其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填补了碳酸稀土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连续沉淀的空白。
将黝黑粗犷的白云鄂博稀土顽石变为神奇瑰丽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稀土碳酸盐是生产转化过程中必经的中间产品。然而,全流程人工操作、产品质量波动大、水资源大量耗费、生产成本相对高昂、间歇性运行方式无法匹配规模化生产需求……生产中遇到的这些难题,一直记挂在张文斌心上。2003年,他萌生出改变传统落后工艺的念头,并用20年时间,将想法变为现实。
每天在生产工作间隙穿插无数实验,日以继夜追踪分析实验数据,张文斌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期间,各类专业领域技术人才被吸引,研发组逐步壮大,成为了一支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攻克的超强团队。
寒来暑往,从小量实验室试制阶段到中试扩试,再到生产线建设投产获得阶段性成功,张文斌和他的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在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已经有6条万吨级规模的轻稀土碳酸盐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产能和设备利用率同过去相比提高了43%,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超1.1亿元。
张文斌介绍:“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实现了生产的绿色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效率节节攀升,环保效益显著,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0%以上、减排生产废水15%,减少生产用水6.6万立方米。如果这项技术能够推广至全行业,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13.4万吨,到2030年预计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100万吨以上。”
绿色效益还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增长。改进后的沉淀工艺实现了氨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了氨水过剩问题,保证了生产稳定顺行,产出的镧铈碳酸稀土、镨钕碳酸稀土粒度直接由原先的5微米至90微米,稳定到35微米至40微米,其品质之高,性能之稳,深受认可。生产所需职工也由原来的近400人,减少到如今的70多人,职工每年可减少30%碳酸氢铵搬运量。
2020年5月,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组织评价专家组现场考察,一致认为张文斌原创性提出的轻稀土碳酸盐沉淀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工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12月,该项目被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心思要放在活计上,用心了自然就学会了。”这是张文斌常常对弟子们强调的。作为一名有近40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张文斌深深体会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目前,他签订协议弟子11人,培养不记名弟子40余人,不少弟子成为了领域的“能手”,担任公司重要岗位。面对获得的多项荣誉,张文斌平静如水,每天仍集中精力投身于稀土冶炼分离事业。他说,只希望有人继承他的技术,一代一代地将稀土化工行业发扬光大,能够为中国稀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