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西安日报
漠漠水田飞朱鹮,苍苍秦岭好生态。9月21日上午,在秋色连绵的秦岭脚下、植被丰茂的灞水河畔,秦岭北麓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在蓝田县九间房镇举行,23只朱鹮展翅高飞,开启新的繁衍生息。
朱鹮“新家”生态环境良好
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东方宝石”之美誉。曾广泛分布于陕西省全境,20世纪60年代难觅其踪。1981年在汉中洋县被重新发现。经过40多年的保护,陕西省朱鹮种群数量超过7000只。
蓝田县境域内,河流纵横,水鸟食物资源丰富,秦岭北麓以及灞河沿岸高大乔木较多。本次朱鹮野化放飞地九间房镇周边生态环境良好,青山相依、碧水长流,峒峪、清峪、流峪、倒沟峪4条河流在这里汇合成为灞河,河滩众多,水量充沛。同时,蓝田县依托九间房镇一带秦岭山水自然优势,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千亩荞麦花海和百亩稻田初步形成,恢复水田湿地130亩,实施水稻栽植105亩,让九间房镇一带成为朱鹮理想的繁衍和觅食栖息地。
朱鹮保护见证生态变化
当天上午,记者在九间房镇的百亩稻田内看到,23只羽色洁白的朱鹮在巨大的绿色八角笼中来回休闲踱步,时而闭目休憩,时而低头觅食,时而与同伴嬉戏打闹。伴随着工作人员“三、二、一”的倒数声,23只朱鹮陆续从笼中飞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姿态优雅美丽。
此次放飞的23只朱鹮,分别由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选择提供,并为其中11只佩戴卫星追踪器,开展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朱鹮的生存状况,研究朱鹮野外觅食、繁殖、迁飞等规律,为朱鹮的跟踪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据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朱鹮部董荣博士介绍,为建立可存活的、持续发展的种群,此次放飞的朱鹮是经过野化训练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组成的合理群体。
据悉,自2013年起,陕西林业部门相继在秦岭以北持续开展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先后建立了铜川耀州、宝鸡千阳、西安周至、渭南华阴和临渭等多个野化放飞种群。放飞朱鹮对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经过40余年的保护,朱鹮保护见证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变化,已经由稀有的7只增长到“鹮族兴旺”的9000余只,栖息地已经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续写着“拯救濒危物种成功典范”的新篇章。
“在秦岭北麓蓝田段放飞朱鹮,将对增加秦岭北麓朱鹮野外种群数量,扩大野外种群栖息地,建立稳定的集合种群具有重大意义。”蓝田县秦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朱鹮在此“安家”,将带动蓝田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进一步推动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
■记者 王卉 首席记者 龚伟芳
编辑:韩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