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巨变看荆门丨绿水青山带笑颜

40年巨变看荆门丨绿水青山带笑颜
2023年09月21日 07:42 荆门发布

转自:荆门发布

阅读提示:从“灰天”到“蓝天”,从污水到清水,从污染产业到绿色企业,从生活垃圾影响村容村貌到建设美丽乡村……40年来,以美丽荆门建设为抓手,我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优先发展生态产业,有效改善生态空间,勾勒出了一幅生态荆城的美丽画卷。

漳河风光  图片由市文旅局提供漳河风光  图片由市文旅局提供

“现在的水变清了,河里看得到鱼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近日,在江山社区竹皮河边,掇刀区白庙街道江山社区居民彭小丽告诉记者,她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

彭小丽口中的“水变清”说的是江山水库的水。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满足周边百姓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将竹皮河拦河筑坝形成了一个小型水库,便是江山水库。

本是为了满足用水需求,然而也带来了污染物易沉积、水质变得越来越差等污染后患。之后,我市下定决心改善竹皮河水质,实施竹皮河水生态修复江山水库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实施这个项目,对沿河的小水电站进行拆除,变库为河,增强河道水体流动性;对河道底泥进行规范化处置,减少污染底泥释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建设生态缓冲带,对沿岸面源污染起到有效阻隔。”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谢鹏介绍说。

如今,竹皮河治理段通过采用砼挡土墙护岸、砼植生块生态护坡、底部构建卵砾石生态河床、河槽内种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生态得以修复,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发展目标。

竹皮河  张兆宇 摄竹皮河  张兆宇 摄

事实上,竹皮河水生态修复江山水库综合整治只是荆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举措。40年来,荆门持之以恒谋生态,采取了全方位生态环保举措,量”的积累,最终带来生态“荆”城的“质变”。

以上率下 制度领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制度为行动提供支撑与保障。

2016年是荆门生态建设史上令人难以忘却的一年。同年4月,荆门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荆门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5—2025年)》,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挥部,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定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目标。

此后,荆门逐年制订工作方案、计划要点,分解指标、压实责任,出台了一套地方法规,先后颁布实施《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荆门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荆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在此基础上,印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党政工作职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等文件,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大环保”格局。

生态绿城的建设需要从上到下一条心,形成高效联动。荆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级联创”,荆门市获得“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钟祥市、京山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钟祥市、京山市、沙洋县、东宝区、屈家岭管理区分别获得“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称号,掇刀区团林铺镇、麻城镇和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被授予“湖北省生态乡镇”称号,沙洋县李市镇刘淌村等10个村被授予“湖北省生态村”称号。

荆门中心城区 朱舜 张兆宇 摄荆门中心城区 朱舜 张兆宇 摄
钟祥中心城区  图片来源:掌上钟祥

京山中心城区  图片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京山中心城区  图片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国家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村586个。

以点带面 铁腕治污

要答好生态环保的新考卷,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必答题”。荆门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全面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清零见底。

荆门印发《荆门市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针对不达标水体、城乡水体黑臭、湖泊退垸还湖、矿山生态修复等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整治。

漳河水库  图片由市河湖长制办公室提供
莫愁湖  图片由市河湖长制办公室提供莫愁湖  图片由市河湖长制办公室提供

并且,在全省率先组建高规格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建成网格化监测平台、移动源综合监管平台,依托174套微站、走航监测等技术,科学预警、精准调度,加强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管控。PM10从2015年106μg/m³降至2022年70μg/,下降34%;PM2.5从66μg/降至44μg/,下降33.3%;SO2从23μg/降至10μg/,下降56.5%;优良率从66%提升至74.8%,空气环境质量趋稳向好,由过去的“光灰城市”逐步实现“蓝天常在”。

天要蓝,水要清,地要绿。不仅仅是竹皮河的水要清,在治“水”方面,荆门系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天门河、西荆河、长湖、浰河消除劣V类,水质提升至IV类、III类。国控、省控断面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管“地”方面,荆门完成福岭化工遗留地块等治理工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完成农村环境整治建制村559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66套。完成精准灭荒造林11.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31.84%。

以绿赋能 转型升级

生态“荆”城的绿不仅绿在天、水、地,也要让产业变“绿”。荆门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做优生态农业,做大循环经济,以“绿色”赋能产业发展。

荆门引进玲珑轮胎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建成全省最大的汽车轮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水泥、玻璃等行业深度治理,对石化、电力、磷化、建材、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全覆盖。整治“散乱污”企业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1家,并率先试点富余排污权交易,屈家岭季河社区被纳入全省近零碳试点。

玲珑轮胎生产线  图片来源:掇刀区融媒体中心玲珑轮胎生产线  图片来源:掇刀区融媒体中心
亿纬动力现代化的锂电池生产线  图片来源:掇刀区融媒体中心亿纬动力现代化的锂电池生产线  图片来源:掇刀区融媒体中心

产业在升级,农业同样在优化。2012年,荆门成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于此,荆门着力打造“中国农谷”、“五个一”工程及荆钟、荆京、荆沙乡村振兴示范带。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5%,二品一标”农产品有212个。

2007年,荆门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推进格林美新能源材料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全工程资源化利用示范园、亿纬动力绿色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打造城市矿产、石化、磷化工等循环经济模式,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全球领先。

以城促乡 和谐宜居

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荆门坚持以城促乡,有效改善生态空间,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共融”。

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1054.2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4%,评估优化后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更为集中,生态系统完整性、连通性大为改善。作为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荆门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2%。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7.4%、90%、44.82%。

龙泉公园  熊玺 摄龙泉公园  熊玺 摄
东宝山森林公园  熊玺 摄东宝山森林公园  熊玺 摄

当下,以牌楼西河为核心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牌楼西河在今年6月被确立为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后,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重要切入点,牌楼镇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支持+群众志愿”的方式,启动了以“每家每户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园”整治等项目,发动群众参与到河道、道路、房前屋后整治工作中。

历尽天华成此景,接力奋斗开新局。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火热实践,荆门将沿着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目标,踔厉前行。千年楚塞荆门,正成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闪耀在荆襄古道、江汉平原大地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09 浙江国祥 603361 --
  • 09-27 润本股份 603193 --
  • 09-27 陕西华达 301517 --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24.22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103.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