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低头族”,该不该立法管理?

马路“低头族”,该不该立法管理?
2023年09月06日 09:0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时下,“低头族”在街头屡屡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行人成为了影响交通安全和秩序的新隐患。

针对这个现象,国内多地相继探索通过地方立法的手段对马路“低头族”进行约束和惩戒。如厦门交警开出首张“行人过马路浏览电子设备”罚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处罚。对于“低头族”现象,是否需要专门立法管理?社会上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只顾低头,不顾安全的行为必须通过法律加以严管;也有人认为,上位法没有禁止行人过马路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地方立法属于“小题大做”,容易出现以罚代管、过度执法等问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我近在咫尺,却各自在看手机。不知不觉,街头“低头族”屡见不鲜,自成一景。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抬头欣赏路边的风景?你是“低头族”中的一员吗?

华灯初上,都市繁华路口的人流车辆交织不断。每当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我总会看到不少人戴着耳机,埋头看手机,全然不顾周围路况。当绿灯亮起,他们也是边刷手机边过马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让人产生了依赖感。不管是等地铁、公交,站台陆陆续续走动的人流,共同点是彼此零交流,各自沉浸在手机讯息中。当车辆抵站,大家也是拿着手机蜂拥而上。我曾有过因刷手机视频坐过站的情况。虽然自认为是一个有时间规划的人,却犯下这种低级错误,这也让我意识到约束自己的必要性。

如今,不少地方通过立法手段对“低头族”进行纠正和惩戒。在我看来,此举既保护自己,也尊重他人,值得深入推广。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仍需把握执法尺度,完善规章细则,明晰认定标准,让马路“低头族”心悦诚服。法律出手、规定出台的目的不在于“罚”,而在于“管”。管理马路“低头族”现象和规范“一盔一带”一样,需要将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

安全无小事。从现在起,与手机和解,好好走路,享受脚踏实地的感觉。

——董红

最近,我正在学开车。刚过科目一没多久,对题目记忆犹新,在刷题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做题技巧就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车都要让行!

我国的交通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相当完善,道路设施也在逐步改造升级,但可能还无法完全消除空白地带。“低头族”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公众交通安全意识的缺乏。

我们在对机动车驾驶员严格要求的同时,却忽略了小车这类“隐形杀手”。每到上下班高峰期,路上的非机动车数量达到顶峰。外卖员争分夺秒地“你追我赶”,快递员的快递框一个顶两个大,谁看了都要惊呼一句“危险”。然而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却是屡抓屡犯,从未佩戴头盔到逆行、带人,真的这么难管吗?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制定这些法律法规,首先保障的就是自己的安全。回想起小时候的课堂,只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看左右、不能逗留嬉戏,认识几个简单的标识,而且很多知识都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从小就非常缺乏交通安全教育宣传,这也造成了我们对某些交通法律法规的疏忽。长大后,经常因为未接受相关教育而受到处罚,就像还没教你知识点就让你去考试,结果考了个不及格。

孤掌难鸣,行人和非机动车违规行为当然要管,不能忽视。首先要加强教育宣传,特别是危害性认识,增强大众普遍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比如,可以在交通信号灯上设置警示标识或者使用语音提示,提醒行人不要低头使用手机。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制定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相应处罚措施,明确禁止在过马路时低头使用手机等行为。

交通法律法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利用侥幸心理去钻空子、钻漏洞,公共交通安全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

——杨晨伟

随着“低头族”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影响交通安全和秩序的新隐患。众所周知,新手司机拿驾照要通过重重考试,还要观看各类交通事故视频,以此将安全行车的观念深植脑海。两轮电动车驾驶也有着明确的交通规定,对于不戴头盔、乱搭载等行为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对马路上行人的规范,更多的是通过社会道德来约束。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立法禁止行人过马路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如何处理“低头族”也有了不同的声音。行人作为马路上的一大群体,他们的不当行为不仅仅关系自身的安全,更是会对公共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合理、适当、正当的条件下,一定的惩罚措施必然可以约束行人低头看手机、闯红灯等行为,但是由于基数较大,执法难度也较大,显然单纯的罚款、警告等手段无法根治这一现象。

电动车的安全行驶,经过长期的整治,基本形成共识。这样的过程,除了定期、突击的各项检查,也离不开从学校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普及教育,很多孩子上学都会主动提醒家长戴头盔,因为不戴头盔、违法逆行等造成的悲剧,也时刻提醒着成年人安全电动车的必要性。整治道路交通中行人的各类危险行为,除了立法立规之外,教育警示也应该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通过执法管理和宣传教育联动,真正对行人起到约束和警示的作用。

罚款是手段不是目的,安全出行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收起手机的那一刻开始,文明就已生根发芽。

——费晓晓

“低头族”该清醒了

由于工作需要,每次骑车或者开车经过大学校园,都会看到有同学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路,甚至戴着耳机,车辆往往要各种绕行、提醒或者到眼前,他们才会发现。虽说校园车辆不多,不存在“逆行”说法,但是那种“盲人”走路的感觉,着实让人担心。研究表明:行人低头看手机时,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在视觉上只能对附近3至5米内的障碍物作出判断,平均步行速度也会因此减慢16%至33%,“低头族”不仅严重影响通行效率,也会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安全隐患。“低头族”误入“问题电梯”、闯红灯、疏忽孩子等行为造成的严重事故,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低头族”该醒醒了!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行人过马路浏览电子设备罚单”的开出,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低头族”安全意识淡薄,很大一部分并未意识到危害,还有的出于手机依赖症和强迫症,“争分夺秒”看手机。“低头族”一旦发生意外,危害程度不亚于开车不系安全带、闯红灯甚至酒驾等行为,所以立法是有必要的。在新加坡,公共交通上不允许喝水、吃东西,这些法律维护着公共环境,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我们的“低头族”来说,也更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立法以明理,就表明此类事件的危害,应该引起重视,所以首先是对人们的警示,这是一种更为有力的宣传,影响更为广泛;另一方面立法以警戒,对“低头族”的惩罚,促进其有清醒认知,消除侥幸心理。此外,宣传要同步,在轨道交通、公交站点等场所加大对“低头族”事故危害宣传;在社区、学校等地宣传“低头族”的危害。长远来看,戒掉“手机瘾”,从“不敢低头”迈向“不想低头”,才能拥抱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

——王小满

立法固然要,监管不可少

当下,“低头族”成为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前不久,厦门对“低头族”开出罚单引发社会热议。有人认为“小题大做”,笔者认为对“低头族”实行立法管理非常必要。但是,仅有立法无人监管,仍然徒有形式。

走路低头看手机,使人步步惊心,交通事故随时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一百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就有不少“低头族”。过马路时,“低头族”的反应时间比不使用手机的行人长出五倍之多,使其发现并回应交通信号,发现来往车辆和其他危险情况比正常人迟钝得多。同时,“低头族”给司机判断带来影响。据相关研究,“低头族”过马路时,约有61%的司机表示他们很难预测其行为意图。为此,为确保自身和交通安全,有必要立法避免低头玩手机或使用其他电子设备者发生交通事故。

图源网络图源网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管。在普陀与嘉定交界处的金沙江路与花家浜路路口,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期,经常有骑电动车和自行车者乱闯红绿灯,却无人监管。最近,虽在路口摆放了“八”字形水泥路障,可骑车者依然我行我素,险象环生。可见,仅有立法无人监管,仍徒有形式。为使“低头族”既珍惜自身生命,也促进社会安全,更需要交通职能部门义不容辞地担起监管责任。

——谭同政

地方立法在实施约束和惩戒时,需要遵守适度执法、程序正当等基本规则。约束手段可以采用较柔和的手段,在需要硬性手段时,不宜制定限制人身自由等明显超过违法程度的手段。——lada

开车玩手机的也很多,龟速行驶造成拥堵,也应加重处罚。

——小气猫

路权是大家的,给了行人特殊保护,相应地行人也不能躺在权利上睡觉,要有自觉性和安全意识。

——陈霖

立法要慎重,执法要严格。走横行道过马路只要是绿灯,管他勾肩搭背看手机,这时路权是他的,何须处罚?

——jlaoj

一直不理解那些一边过马路,一边骑电动车还要看手机的人,到底是命重要还是手机里信息重要?真有那么重要的信息要立马看的话,能不能停下脚步专心看?

——灯塔

立法监管还是没解决本质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

——果茶

编辑:顾娴慧、卓明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交通安全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66.8
  • 09-06 富恒新材 832469 5.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