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寇佳丽
“不同公司的碳酸锂业务,差异并不体现在终端产品上而主要体现在上游的矿资源、碳酸锂的生产技术以及尾端的环保处理三大环节中。在这些领域,公司具备独特技术优势,尤其是我们拥有改良型的提锂工艺,帮助公司更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8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从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力远”)的一位负责人处了解到上述消息。
当日早些时候,科力远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传统镍氢电池基材及电池业务;二是锂电材料业务;三是储能业务,未来将作为公司主要核心业务。公司还表示,目前其已掌握了丰富且优质的上游锂矿资源,3万吨碳酸锂产能建设项目已建成1万吨产能建设,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体现业绩。
从供应链稳定角度长线布局储能业务
据悉,2023年1月30日,科力远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式动工,首期1万吨建设目标已于今年7月28日达成,后续2万吨产能也在抓紧建设中,预计2023年一季度建成。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加码碳酸锂业务,也是为以后的储能业务提供支撑。我们从2011年开始介入储能板块,目前已在储能业务领域具备了特殊的技术路线。未来,公司的主要业务会是储能。”2022年年报显示,科力远正积极开拓储能电池应用领域,除大型储能柜外,还向家用储能及便携式储能产品发展,多渠道多线路开展储能业务。
“锂电材料是储能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加码锂电材料业务为储能业务的开展作准备,不仅能提高储能产品的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垂直整合,还能借机积累更多技术与经验,提升公司在锂电领域的整体竞争优势。”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智帆海岸机构首席顾问梁振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艾瑞咨询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从新增储能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产业前景广阔引上市公司动作频频
除科力远外,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储能业务。例如,亿纬锂能发行可转债拟募集不超70亿元资金,其中“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40亿元;智光电气签约2.86亿元储能项目订单,并宣布对外投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美的集团收购科陆电子,扩充储能业务版图等。
“上市公司纷纷布局储能赛道,关键原因在于储能产业前景广阔。风电光伏发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但风电光伏发电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他们需要储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动汽车等消费端的很多产品,也都离不开储能技术。当前,中国各级政府也对国内储能产业给予了明确支持。这些因素都为上市公司加码布局储能板块提供了支撑。”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院院长林伯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8月份以来,广州、佛山、天津等多地均出台了针对储能产业的扶持政策。例如,8月9日,佛山市工信局发布《佛山市促进新型储能应用扶持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新建成并网运营且装机规模1兆瓦以上的工商业侧电化学储能项目,按照储能装机容量给予项目业主最高100元/KWH的事后奖补,单个项目奖补金额不超过50万元。
梁振鹏进一步指出,锂电池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为国内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和电动交通的发展,储能设备需求将持续得到释放。”
(编辑 袁元)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