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张继昌:穿越火线为上甘岭部队送给养

老兵张继昌:穿越火线为上甘岭部队送给养
2023年07月27日 10:40 上游新闻

01:21

《烽烟记忆1953》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志愿军将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浴血奋战,铸就不朽丰碑。

70年前的战争硝烟散去,上游新闻寻访志愿军老兵,走近“最可爱的人”,推出《烽烟记忆1953》新闻专题,讲述战斗故事,再唱英雄赞歌。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陕西旬邑有关部门给张继昌送去了纪念章。张继昌摇着头说,在朝鲜战场上,他是幸运的,还活着,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更该被铭记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你们该写写那些牺牲的同志。”94岁高龄的张继昌对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说,迟疑片刻,他的思绪回到了70多年前。

写信请命参战

1929年,张继昌出生于陕西旬邑县西关村一个农民家庭。20岁时,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张继昌说,当时部队里认字的战士并不多,他读过初中,算是部队里的知识分子,入伍后被分配到师后勤兽医所。当时部队的任务,是参与修建成渝铁路。

▲年轻时的张继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年轻时的张继昌。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也改变了张继昌的命运。

张继昌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点在后一句。首长说,如果我们不去保家卫国,让美国人骑在头上欺负,那么,我们的子孙将没有未来。当时,像他一样的干部都在给中央写请愿信,请求入朝参战。“大家都是铁一样的汉子!”张继昌提高了嗓门。

入朝作战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张继昌跟随部队从重庆抵达武汉,后坐火车抵达华北。又经过一个多月整训,部队到了东北进行休整。

1951年春节前夕,张继昌所在部队收到命令,要求连夜进入朝鲜,一路向南,直插战斗前线。

此时,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才刚刚结束,但美军的轰炸仍未停止。作为战场上一股新生力量,张继昌所在部队需要尽快抵达战场一线。

由于美军飞机轰炸得厉害,张继昌和战友们只能借着夜色,徒步穿插在朝鲜的深山老林中,白天必须隐藏在山洞内,以防敌军轰炸。

史料记载,1951年4月22日黄昏,志愿军发动了全面反击,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

▲张继昌当年的受训证明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张继昌当年的受训证明书。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张继昌所在部队接到上级任务,向朝鲜法化洞、富兴洞一线发起攻击,配合友邻部队歼灭在此驻守的敌军。此后,要进行穿插对美军进行阻击。

张继昌和战友们经过战斗、穿插,最终抵达北纬37度线。在朝鲜照阳江一线,部队收到情报称,美军将有三个加强师将抵达战场,还配有65辆坦克。张继昌所在部队奉命过江对美军进行阻击。

张继昌说,他们成功过江后,全面潜伏于深林中,等待夜色降临,随时准备出击围歼敌军。入夜后收到电报,要求化整为零向北转移,“没人会问为什么,让你穿插向南,你就向南,让你向北你向北。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此时的美军,正利用机械化力量迅速推进,试图插入志愿军后方。

张继昌说,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要求以连、排为单位进行转移。于是,大部队在朝鲜山林中散开。白天不会察觉到任何异样,但到了晚上,山林各处会传来大小不一的枪声。

转移时,首长将42名女兵交给了张继昌,命令他一定要把这些女兵带过江。张继昌年轻时学过游泳,但有女兵不会游泳,当时他也不清楚江水深浅,但听到枪炮声越来越近,“不管了,走!”

情急中,他想到自己走在前,女兵逐一拉手成一条长蛇过江。随着一步步靠近江心,江水逐渐从小腿没过大腿,并向上身漫过。张继昌说,他嘴里一直默念“没事,没事”,所幸江水不急也不深,最深处仅仅没过他的胸口。

带女兵渡江后,紧急转移伤兵的命令又传来。

张继昌说,战斗都发生在小范围里,但战事都比较激烈。他们要接受一两百名伤员。大家刚刚渡江,周围也没有任何坐标。张继昌扯开装炒面的口袋,在地上撒开炒面画图,制定救援、转移路线。于是,众人继续投入救治伤员的行动中。

张继昌记得,战略转移时,战士们行军都特别苦。每名战士的负重都在100多斤左右:一杆步枪、炒面、背包、挎包、水壶、4颗手榴弹、洋镐……排以上干部也需要负重手枪、炒面、两颗手榴弹、急救包等物资,卫生员还需要负责转移受伤同志。

当时,朝鲜的山林在下雨,阴雨天气持续了半个月,所有人全身都湿了,人又困又乏,“人走着走着都能睡着……休息时,人靠在树上睡。”

与成窝的虱子作战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和穿插,张继昌和战友们终于转移至朝鲜谷山地区,迎来了难得的休整时间。在这里,他们见到了白面馒头。

▲张继昌参加学校宣讲。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张继昌参加学校宣讲。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张继昌说,由于长期饥饿,首长担心战士们一次吃得太多会出事,一次每人只发4个馒头。一阵“狂风骤雨”后,4个馒头便被战士们吃完,再发一次又被吃完……

“那个香啊,我吃六七个,都没感觉吃饱。”张继昌说,此时战士们还要吃,首长开始做工作说不能再吃了,吃多了会出问题的。馒头管够,以后天天有。

由于长期行军,战士们的头发已经很长,几乎每名战士身上都长满虱子。张继昌身上的虱子都是一窝一窝的,最大的有蚂蚁大小,休息时,所有人都在抓虱子。

卫生员开始召集战士们剪发、洗澡,并收集衣服,在场地中央竖起大锅,对衣服进行沸煮。“每口锅上面都漂了厚厚一层虱子……”张继昌将拇指和食指用力撑大,试图说明沸煮后,当时锅里虱子的厚度。

休整没多久,有战士发现,在山洞周围出现了大量苍蝇、跳蚤等昆虫。张继昌说,为了防止霍乱等病毒扩散,全体人员上阵,对周围犄角旮旯地区进行大量清理、防治工作。

一根萝卜能救一条命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依靠火力优势,成百吨的炮弹倾泻在这片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仅进攻第一天,上甘岭阵地便被削去了两米。

拉锯战中,志愿军战士逐渐进入坑道战。张继昌所在部队负责为坑道运送给养。张继昌说,当时部队消耗特别大,能否赢得这场战役,后期补给成为关键。坑道内缺水、缺粮、缺弹药、缺木料、缺萝卜……“一根萝卜就能救一个战士的命。”

▲志愿军老兵张继昌。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志愿军老兵张继昌。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为上甘岭运送物资的行动,都是在深夜进行。运输人员需要躲避炮弹袭击,并爬行靠近坑道口。张继昌说,运送物资,就意味着有可能有去无回。但他们不怕死,势必要将所需物资供给到坑道内。

张继昌说,他曾三次参与运送物资。他观察后发现,美军炮火经过一阵急射后,中间会有停止射击的空隙,他猜想是在填装弹药。总结经验后,张继昌说,一旦敌人的炮弹打来,他们就躲进附近的弹坑;待轰炸过后,再继续前进。

在坑道内,张继昌看见战士们用舌头舔舐石头上的水解渴。在一次运输途中,敌人炮弹在张继昌身边爆炸,他的小腿被弹片划伤。他说,自己一点也不害怕,想想坑道内的战友,他的苦,不算苦。

经过43天的激战,上甘岭战役结束,这场战役逼迫美军再次回到了谈判桌。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 那天,张继昌开心得像个孩子,“中国人之所以能打赢,一不怕苦,二不畏死。”

1957年,张继昌转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

如今,94岁的张继昌身子依旧硬朗,偶尔还会骑着电动摩托车出门晒太阳。他常常会想起牺牲的战友们,也会给孙子、重孙子们讲讲这段70多年前的战事。他跟后辈们说,你们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前人用命拼回来的。你们要更加努力,更加珍惜,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编辑:朱亮

责编:郎清湘 李洋

审核:冯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朝鲜 上甘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31 威力传动 300904 --
  • 07-31 碧兴物联 688671 --
  • 07-28 盟固利 301487 5.32
  • 07-28 华勤技术 603296 80.8
  • 07-28 蓝箭电子 301348 18.0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