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短期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应同步推进

2023年07月27日09:19    作者:罗志恒  

  意见领袖 | 罗志恒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会议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总体持续向好。但是与市场预期比,二季度GDP同比略低于市场预期;两年平均增速为3.3%,较一季度的4.6%回落,经济从一季度疫情平稳转段、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后回归修复之路。

  从两年平均看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主要是房地产和出口拖累,前者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纾困政策落地时滞、银行机构激励不足的影响,后者受全球需求下行影响,而服务业的链条短,内需恢复难以完全承接出口快速下滑。

  虽然二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速下行,但也有改善和值得关注的亮点;从月度节奏看,6月经济动能趋稳。其中,一季度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低于经济实际增速,但是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为5.8%(两年平均4.4%),高于GDP的5.5%(两年平均3.3%)。从经济运行的月度节奏看,4月和5月经济显著下行,6月出现企稳迹象,疫后居民消费回暖和政策支持下的基建投资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动力。6月社零消费两年平均同比为3.1%,高于4-5月的2.6%和2.5%,其中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5.6%,仅次于2月。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期,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便越明显。若只看宏观数据,容易犯以全“盖”偏的错误,会忽视微观主体的困境;而若只看某部分群体的微观感受,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会放大局部的悲观或乐观因素和情绪。因此要综合分析总体数据和结构数据、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既要看到经济的隐忧,也要注意经济的亮点,尽可能全面客观地研判经济形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要想实现全年目标,则下半年经济增速要达到4.5%,折合两年平均增速为3.95%,高于二季度的3.3%,各地区各部门仍要继续努力。还要看到物价下行导致的实际利率上升、青年失业率继续攀升、企业应收账款持续上行、民间投资负增长、地方债务风险凸显等问题。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不对称的,恢复进程自然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导致部分行业、部分群体恢复快,其他恢复慢,诸如目前主要是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恢复较快,房地产和出口链条的产业和群体恢复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生产快、传统和出口产业恢复慢。这种结构性特征导致研判经济形势的难度加大,出现总体与结构分化、宏观与微观分化、内需与外需分化、服务业与工业的分化。

  疫后经济恢复的结构性特征,决定了短期应急政策与中长期结构性改革要同步推进。既要扩大总需求,又要补短板防风险;既要财政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发力,又要避免无效投资和缺乏收入基础的消费透支。当前很难找到类似房地产、基建等毕其功于一役的解决方案和抓手,政策要尤其注重系统性、协调性,比如经济政策扩张时非经济政策不能采取紧缩的态势。

  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缓解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为稳增长项目政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加快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进度,同时尽快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剩余空间超过1万亿元。三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提前建设“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项目工程,扩大总需求,稳定信心和预期;同时将腾出的财力给中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尤其是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金,促进消费或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民生、稳增长。四是发放消费券,中央和地方分地区按比例分配,既能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又能调动其积极性,最终提振全国居民消费。五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导致区域经济受到重大负面冲击,为稳增长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货币政策也仍有发挥空间:总量政策方面,当前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6%,1年期MLF利率为2.65%,都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结构性政策方面,当前仍有不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规模偏低,例如截至2023年一季度,收费公路贷款支持工具、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期)、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的使用量均为0。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促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结构性改革着眼长远、见效时间长,短期内对稳增长的应急作用有限,但是假以时日可以发挥出更大效果,比如消费问题,仅凭刺激政策效果有限,长期要靠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作者介绍: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