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保持增长,金融债占据半壁江山

2023年07月26日15:01    作者:张萌  

  2023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

  一、绿色债券发行特征

  (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延续增长态势,发行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2023年上半年,我国境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234只,同比下降11.03%,发行规模4,674.89亿元,同比增长13.46%。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债券总发行规模的比重达到1.35%,同比小幅提升0.04个百分点。

  (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占据绿色债券半壁江山

  分债券种类来看,金融债和资产支持证券为绿色债券发行主力。其中,绿色金融债发行31只,规模2,665.00亿元,随着碳中和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占据绿色债券半壁江山,占比达57.01%。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62只,规模1,100.06亿元,发行数量最多,规模仅次于绿色金融债。其他券种发行规模占比均不足10%。同比来看,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定向工具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他类型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三)绿色债券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

  从发行场所来看,银行间市场是绿色债券最主要的发行场所,发行规模为3,707.63亿元,占比79.31%;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分别发行610.78亿元和197.48亿元,交易所发行规模占比为17.29%;其余为银行间和交易所双市场以及银行柜台发行。同比来看,银行间市场发行规模有所增长,发行数量小幅下降;交易所呈相反的趋势,发行数量小幅增加,但规模有所下降。

  绿色债券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3年期及以下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近九成,其中,3年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最大,为3,443.69亿元,占比为62.07%。同比来看,期限在1~3年(含)和10年以上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所增长,其他期限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均有所下降。

  (四)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七成以上投向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领域

  2023年上半年新发行的绿色债券中,已明确或可估算投向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其中约43.04%的募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领域,主要用于风电、光伏等项目;约34.14%的募集资金投向绿色交通领域,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投向其他绿色领域的募集资金占比均不超过10%。

  (五)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和债券信用等级向高级别集中,主要分布在AAA级

  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以AAA级为主,发行规模占比62.77%;AA+和AA级主体发行规模合计占比不足8%;其他发行人未披露主体级别。绿色债券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A级,发行规模占比为79.21%,AA+级债券规模占比3.69%,其余主要为无债券级别绿色债券。同比来看,发行人和绿色债券信用等级为AAA的规模占比分别增长3.91和20.60个百分点,信用等级进一步向高级别集中,同时无级别绿色债券的占比明显降低。

  (六)绿色债券发行人以国企为主,中央国企发行规模占比过半

  2023年上半年,共有168家发行人发行绿色债券,其中49家为中央国企,90家为地方国企,国有企业合计占比82.74%;12家为民营企业,占比7.14%。从发行规模来看,中央国企发行规模最高,占比54.09%;地方国企次之,占比25.60%。从发行数量来看,地方国企发行104只,占比44.44%;中央国企发行92只,居第二位。其他类型企业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较小。同比来看,中央国企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降;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发行规模小幅增长;公众企业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七)北京地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遥遥领先,上海发行绿色债券数量最多

  2023年上半年,共有26个区域的发行人发行了绿色债券,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从发行规模来看,北京发行规模最高,为1,817.79亿元,是唯一一个发行规模超千亿元的区域;其次为上海和福建,发行规模超500亿元;第三梯队为广东、江苏、陕西、山东和天津,发行规模在100~300亿元之间。从发行数量来看,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均发行30只及以上,其中上海发行36只,数量最多。同比来看,发行规模前十的区域中,北京和湖北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降,上海、江苏、天津和云南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增长,其他区域发行数量和规模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八)金融领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近七成

  2023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人行业主要集中在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领域。从发行规模来看,金融领域发行绿色债券3,243.09亿元,规模遥遥领先;公用事业和工业领域发行规模均超500亿元,房地产行业发行规模近200亿元,其他行业发行规模均不足百亿元。从发行数量来看,金融领域和工业领域分别发行89只和74只绿色债券,发行数量领先,其他行业发行数量均不足50只。同比来看,金融、房地产和信息技术领域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他领域发行规模均呈下降态势。

  (九)超六成绿色债券有发行成本优势

  绿色债券与非绿色债券成本比较原则为:同天发行、同券种、同期限、同债券级别(超短融及无债项级别的按其主体级别对比分析);剔除资产支持证券。根据以上原则,2023年上半年发行的绿色债券中有87只可进行发行利率比较。其中,56只有成本优势,占比64.37%,平均成本优势为88.10bp。18只碳中和债券可进行发行利率比较,其中12只有成本优势,占比66.67%,同比有所下降。1只蓝色债券可进行发行利率比较,且具有成本优势。分券种来看,绿色金融债近九成发行成本低于普通金融债,成本优势最为明显;其次为绿色公司债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发行成本与普通企业债相比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二、绿色债券交易情况

  绿色债券成交额显著增长,金融债交易规模领先。截至2023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82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共有847只绿色债券参与交投,交易规模为7,761.96亿元,同比增长63.47%。其中,绿色金融债交易规模遥遥领先,为4,327.89亿元;其次为绿色中期票据,交易规模1,877.37亿元;其余类型绿色债券交易规模均不足千亿元。同比来看,金融债成交额涨幅最大,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交易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2023年上半年交易额最高的个券是“23兴业银行绿债01”,交易额达467.16亿元。

  三、其他可持续债券发行情况

  l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截至2023年上半年,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累计发行71只,规模合计832.50亿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发行13只,同比增长8.33%,规模90.50亿元,同比下降43.79%。发行人涉及消费信贷、多元金融服务、公路与铁路运输、化工和综合等行业。挂钩目标涉及提高绿色普惠融资租赁投放额,提高绿色资产占比,增加充电桩数量、新能源装机量、可持续建筑面积,降低能耗和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等。债券结构调整方案以利率调升为主,幅度10~25bp不等。

  l 转型债券

  2023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发行1只转型债券,为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2.00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有息负债。上海交易所发行1只低碳转型公司债,募集资金15.00亿元,主要用于高燃料效率的新型飞机采购及老旧飞机更新换代。上海交易所发行3只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包括1只一般公司债、1只私募债和1只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合计26.00亿元,关键绩效指标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合同额。截至2023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共发行11只转型债券,发行规模51.30亿元;交易所市场共发行5只低碳转型债券,发行规模42.00亿元,21只低碳转型挂钩债,发行规模249.90亿元。

  四、绿色金融政策

  人民银行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23年1月29日,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

  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绿色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

  2023年3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3年修订)》,主要更新绿色公司债券管理要求。一是调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二是明确绿色项目认定范围。三是新增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披露要求。四是删除绿色发行人不对应具体绿色项目申报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的条款。五是新增碳收益绿色公司债券。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

  2023年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呈现出七项主要变化,一是降碳特色更加鲜明;二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内容进一步扩充与完善,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相关产业的扩充;三是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重视程度提升;四是生态保护修复相关产业进一步丰富;五是绿色技术装备动态更新完善;六是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发挥更大作用;七是进一步壮大绿色服务行业的发展。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自查报告参考文本》

  2023年3月23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自查报告参考文本》,从资质信息、业务开展、自查整改、发展计划、工作建议等全方位明确自查要点,督促机构进行全面“体检”。具体体现在:一是加强机构总体信息检查,规范评估认证业务资质;二是具体分析业务开展情况,细化机构自查整改要点;三是突出机构绿色金融工作亮点,共谋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方向。

  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3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绿色金融标准方面,提出要重点制修订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金融评价评估标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

  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香港绿色分类框架”讨论文件

  2023年5月3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香港绿色分类框架”讨论文件。目标是在本地市场推广采用,并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框架,根据其环境可持续性对金融产品和投资进行分类和标记,旨在帮助促进投资者决策,并“支持香港在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绿色金融流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加强香港作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ISSB发布《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ISSB)发布《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两项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1界定了ESG信息披露的整体框架,确定了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的综合基准。IFRS S2要求主体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其中气候相关风险可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按四大支柱(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开展具体的披露要求。

  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3年6月29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积极服务绿色及转型发展。鼓励和引导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持续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注册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或转型债券,进一步满足高碳行业转型资金需求,通过机制设计和募集资金用途推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责任编辑:赵思远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