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黄涛‘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将其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及“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进行谋划部署,推动培育壮大养老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了个人养老金业务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供多元产品供给、努力满足百姓多元需求的发展格局。养老保险公司应牢牢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并践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基本规律,努力发挥自身特色化、专业化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面临历史机遇
从人口流动及就业形式看,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已达到3.76亿人,其中60%左右为新产业工人,同时还包括相当一部分个人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群体。养老第三支柱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缴费自主灵活,且具备“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属性,可为前述人群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提供更加灵活的补充养老保障,从而在更广范围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有效缓解养老金支出压力。同时,由于个人账户具备“可便携性”,能够较好兼顾不同人群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流动以及多样化就业下的养老保障诉求,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将有助于提升养老保障体系的公平性、灵活性和包容性。
从发展条件看,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具备更多有利基础。其一,我国人均GDP已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将带动百姓养老需求释放升级。其二,伴随房产增值预期逐步下调,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寻求稳健收益资产的需求日益迫切,居民金融资产向养老金和保险集中趋势上行,如2023年第一季度储蓄型寿险业务出现了明显回升。其三,资本市场健全发展,投资者教育日渐普及,也为居民开展养老投资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从政策环境看,规范发展养老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为第三支柱养老金融长远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规范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决策部署,原银保监会近年来着力规范清理不具备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整顿肃清市场发展秩序;同时,稳步推进创新试点,先后推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试点,鼓励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具有不同收益、风险、期限特征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为行业健康发展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积极践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
养老第三支柱在制度上既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又有鲜明的商业化、市场化特色,在发展上应始终坚持人民性,在注重遵从养老金融运行的基本逻辑和规则基础上,努力在更大范围保障社会公平、实现社会责任。
坚持普惠利民。普惠利民是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基本定位。养老金融机构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情怀,努力把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非标准就业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促进形成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养老财富储备。
坚持专业专注。专业专注是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基本前提。养老金融机构应把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从自身资源禀赋、目标客群、渠道能力、产品特性、投资管理能力等角度出发,专注打造并提升专业能力,实现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坚持安全稳健。安全稳健是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养老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安全规范”作为立身发展之本,坚持审慎创新,着力做好风险管控、投资者保护,确保养老金安全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努力寻找有安全边际的中长期稳定收益。
坚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发挥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价值的关键。养老金融机构应当立足养老第三支柱灵活、多样、补充保障等制度特点,持续深化产品研发、销售服务、投资管理、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以更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
坚持长期主义。不断提升长期收益是第三支柱养老金融的努力方向。养老金融机构应充分把握养老金投资长期性、专业性、多目标的基本特征,在综合考虑公司资本充足性、经营战略、管理层风险偏好、股东要求回报、自身投资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投资管理体系及策略。
坚持发展可持续。保持发展可持续是商业养老金融发展的核心特征。养老金融机构要可持续地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自身也必须做到发展可持续、保持良好信誉和质量。一方面,要严守风险合规底线,在经济周期波动和不确定环境下保持发展初心和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改进内部经营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保持优良经营绩效,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坚守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发展养老保险公司的政策和规则,引导养老保险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聚焦养老主业,压降非养老属性业务,相关措施成效逐步显现,行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养老保险公司应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为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第一,专注发展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业务。养老保险公司应以“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为基本出发点,一方面,努力提升个人养老金服务覆盖面,将个人养老金打造成为贯彻国家政策、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商业养老金业务,重点提升养老金融服务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等群体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第二,积极构建特色化的养老规划和产品体系。养老保险公司应高度重视生命周期规划、金融健康管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依托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发展以数字、科技、普惠、可信为特征的养老规划服务,通过打造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寿险、健康险等多元养老产品矩阵体系,一站式满足人民群众在养老资金管理、养老风险保障、养老服务陪伴等方面的核心诉求。
第三,坚持长期主义,做好养老金投资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在负债端对接普通百姓的养老资金,在资产端对接关乎国计民生的优质投资项目和国家鼓励的养老服务设施及配套能力建设。养老保险公司应优化提升养老金投资模式,通过将公司长期投资策略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促使养老金融产品成为普通百姓直接享受国家经济长期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
第四,把握发展趋势,以数字化引领销售模式创新。养老保险公司应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养老金融产品营销模式,完善与销售渠道之间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借鉴运用数字化成果,推动人才队伍、销售模式、产品研发、投资策略等方面创新,努力推动缓解行业经营和销售成本偏高等问题。
第五,提升服务能级,创新开展养老财富账户服务。养老保险公司应把握商业养老金政策试点机遇,吸收借鉴银行、基金等行业经验,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一站式账户管理和资金规划服务,并通过与养老产业、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对接融合,逐步构建以养老金融为核心的养老生态体系。
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更好发挥养老保险公司在第三支柱养老金融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笔者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
鼓励发展稳多元销售渠道,提升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一是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发展线上数字化销售服务,推动保单简化、开户简化、投保简化,降低服务门槛,提升服务效率。二是参考普惠金融、ESG等监管政策体系,对大力销售养老金融产品的银行、保险等机构给予监管考核等政策优惠和支持。三是鼓励发展专业性的养老规划和养老金咨询服务,普及“终生财务安全”理念,将政策宣贯、客户教育融入产品与服务。
鼓励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市场吸引力。一是鼓励养老保险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包含医养、康养、照护等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二是针对商业养老金等具有突出养老、普惠属性的创新型业务,在偿付能力计算、责任准备金计提、预期损失评估等方面给予更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支持。三是逐步研究拓宽养老资金在重大基础设施及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长期资产领域的投资范围,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养老保险产品运营相关税收优惠。
持续推动宏观政策优化,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研究探索“一二三支柱”联动机制,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财政和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推动实现“一二三支柱”共享缴费额度和税优额度,建立第二、第三支柱养老账户间的划转衔接和资金接续机制。二是鼓励加强与外资养老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投资者教育、产品研发、投资管理、数字化建设、养老保障综合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互鉴。三是推动基础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在做好个人数据安全保护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养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保障信息与养老金融信息共享整合,为“一二三支柱”联动发展奠定基础、搭建平台。
(本文作者介绍:权威、专业、理性、前沿,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