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和大家多多交流,为江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在江苏发展大会前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他告诉记者,本次发展大会,他最关心技术方面的创新,希望用技术为江苏带来更大的发展。
策划 李军 陈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海报 李学 摄像 吴伟龙
出生农家好读书,拒绝国外高薪,立志报效祖国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2011年受聘为东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职教授,现任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通过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检验,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957年,缪昌文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区。1978年,他成功考入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材料与制品专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被派去丹麦学习,公派学习结束后,丹麦同行极力挽留,希望他能够留下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虽然国外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都优于国内,但在缪昌文看来,父母养育之恩要报,国家栽培之恩更要报,于是他毅然放弃了留下的机会,按时归国。自那时起,缪昌文便与混凝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30年“驯服”混凝土之路,让混凝土不再开裂
“化不可能为可能”。缪昌文表示,当时世界上普遍认为但凡混凝土就没有不开裂的,解决混凝土开裂是不可能的事情。缪昌文团队经过潜心研究,真的化不可能为可能,解决了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为了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缪昌文将研发重点转移到混凝土微结构调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技术上。30多年来,缪昌文带领团队,在混凝土抗裂关键技术、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研发等领域,通过一个个突破、一代代升级,实现了混凝土“100年以上不开裂”的长寿奇迹,以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领先于国际同行。
2004年,缪昌文和团队参与三峡大坝三期工程建设。针对混凝土遇水容易放出热量、开裂的情况,他和团队发明高性能外加剂,成功地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能力,600万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建成至今未发现结构性裂缝。
缪昌文参与的“世界级”工程、创造的“第一”还有很多。国内三峡大坝、京沪高铁、江苏田湾核电站、港珠澳大桥、南水北调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都有缪昌文参与的身影。在世界最大斜拉桥苏通大桥建设中,他将混凝土一次性泵压到306米高空,并解决了268米超长T型箱梁预应力张拉前不开裂,以及4万多立方米大体积承台无裂缝等高端技术难题。在世界最长高铁京沪高铁建设中,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帮助解决了砂浆填料技术难题;他发明了一种材料,解决了长期困扰西部工程建设中表面易失水开裂的难题。
倡导绿色环保,让混凝土行业尽快实现碳达峰
“让科研人员走向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缪昌文说,只做理论家,不想创业,再好的科研成果若被束之高阁,也起不了作用,产生不了社会效益。2002年,为了更好地放大科研成果价值,他一手创办了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实体——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最近几年,缪昌文带领项目团队,为包括5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1000多个工程配制了高性能混凝土4000多万立方米。
多年来,缪昌文依然活跃与科研第一线。本次江苏发展大会,他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呢?缪昌文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已将研究重点放在混凝土行业的碳达峰方面。“现在我们的混凝土材料能保证使用100年不开裂。”缪昌文说,但如果我们能保证在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让混凝土材料120年不开裂,甚至150年不开裂,大幅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这样就会为行业带来绿色发展新动能。
校对 陶善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