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圈” “小巨人”站上新赛道

跳出“舒适圈” “小巨人”站上新赛道
2023年05月12日 06:06 四川日报
  • 中自科技生产的柴油车催化剂产品。受访者供图中自科技生产的柴油车催化剂产品。受访者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调研企业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主题  蚂蚁如何与大象共舞调研时间  5月上旬  手机、汽车、数码产品……消费品更新迭代正在加快。  靠一招独门绝技打天下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如何在竞争中保持新鲜感?这是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自科技”)正在思考的课题。  18年前,当国内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被几大国际巨头垄断时,中自科技凭借“硬核”科技,一步步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如今,这家企业再次跳出“舒适圈”,进军储能与动力电池市场,在新能源赛道,它所要面对的依旧是巨头云集的局面。  蚂蚁与大象能否共舞?5月上旬,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与省工商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走进这家企业,寻找答案。调研第1传统赛道如何保持优势打破上升“天花板”?  掌握核心技术:中自科技通过与四川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自主掌握了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逐步实现对外资巨头产品的替代。2022年,其研发投入达9278万余元,营收占比达20.74%。  5月4日,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自科技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不断,装满产品的纸箱整齐码放在厂房门口,工人操作着叉车,不停地将产品搬运至货车,随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生产线就没有停过,‘五一’假期也在全线加班。”中自科技副总经理龚文旭介绍。  生产的繁忙体现在了数据上。中自科技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上涨175.84%;归母净利润为618.55万元,实现由亏转盈。  带来收入大幅增长的,是一款汽车尾气催化剂产品,这是中自科技的“传统”赛道。  “2022年以前,公司80%的收入都来自柴油车、天然气重卡等商用车。”龚文旭介绍,但去年公司成功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取得多款车型的催化剂产品环保公告。“今年一季度,部分车型的尾气催化剂已经批量交货。”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过去,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长期被巴斯夫、优美科以及庄信万丰等国际巨头垄断。  汽车尾气催化剂产品相当于汽车的“肺”,能将汽车尾气排出的有害气体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物质。近年来,国内大型车企开始寻求国产的汽车尾气催化剂产品替代,中自科技成了幸运的“替代者”。  幸运来自持续的科研投入。2005年,刚成立的中自科技就专注于催化剂产品市场。特别是企业通过与四川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自主掌握了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从配方到工艺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逐步实现对外资巨头产品的替代。2022年,其研发投入达9278万余元,营收占比达20.74%。  在催化剂材料中,铂、钯、铑等贵金属是关键活性成分,每克价格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铂相对便宜,铑最贵。我们就是用铂替代钯,同时将铑含量尽可能降低,从而在贵金属用量比别人低的情况下,还能达到同等转化效率和更好的耐久性。”龚文旭说。  凭借着技术和成本优势,中自科技迅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去年一举拿下长安汽车这个大客户,帮助我们巩固了乘用车催化剂市场。”龚文旭说。  今年7月1日起,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将全面进入“国六”标准,根据行业测算,随着催化剂产品国产替代的加速,尾气处理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在千亿元以上。调研第2进军新能源赛道如何避开正面交锋实现突破?  坚持定制开发:产品围绕客户需求来研发,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做什么。进军动力电池产业,同样也是源自客户需求。在动力电池开发上,已确定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三个方向。  2022年,中自科技做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成立储能与动力电池事业部,进军新能源赛道。为何做出这样的产业调整?  一方面是顺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来自产业沉淀。“新能源的本质仍然是新材料。”龚文旭解释,无论是储能系统,还是动力电池,都需要依靠新材料做支撑,而在底层材料技术方面,企业有基础,更重要的是,渠道客户是共通的。  记者在中自科技的调研中发现,“定制开发”一直是这家企业的市场逻辑。“我们的产品就是围绕客户需求来研发,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透露,进军动力电池产业,同样也是源自客户需求。  在动力电池开发上,中自科技确定了三个方向: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目前,企业已率先在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上取得突破。  “在零下2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原来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衰减超过50%。”龚文旭说,正是受限于电池低温性能,导致新能源汽车在北方寒冷地区推广困难。为此,中自科技将依托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基础,开发出低温性能更好的电芯,精准匹配北方低温环境下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需求,从而与行业巨头错位竞争。  未来,另一条赛道是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有更好的低温性能、快充能力和安全性,且原材料含量丰富、开采难度更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公开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比磷酸铁锂电池低20%以上。  不过,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仍有较大差距。瞄准前沿技术,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布局钠离子电池。  巨头云集,如何共舞?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更应注重差异化。  这与中自科技的战略不谋而合。龚文旭透露,和行业巨头主要瞄准新能源汽车需求开发产品不同,中自科技会先从两轮车、低速四轮车等小动力电动车起步。“十多年前,我们也是从两轮车市场起步的。”中自科技将这条路,形容为企业的又一次“农村包围城市”曲线战略。  今年2月,中自科技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研发成功。公司厂房内,中试生产线正抓紧测试,预计下半年,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将正式下线。●川企小百科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2005年,202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致力于天然气、柴油、汽油等燃料发动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器),工业VOCs净化催化剂,以及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储能与动力电池等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能源 汽车尾气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6 星昊医药 430017 12.3
  • 05-15 同星科技 301252 31.48
  • 05-12 美邦科技 832471 10.74
  • 05-12 英特科技 301399 43.99
  • 05-12 亚华电子 301337 32.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