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魏官红
高端化正成为电视龙头企业在行业遭遇瓶颈时的突围路径之一。显示巨头海信视像(SH600060,股价19.73元,市值258亿元)去年的业绩表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3月30日晚间,海信视像公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57.38亿元,同比下降2.27%,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58%,实现16.79亿元。在业绩大幅向上的同时,2022年,海信视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5亿元,创近20年纪录。
对于业绩增长,海信视像在财报中提到多个业绩拉动因素,如中国电视市场竞争格局、行业优化,公司龙头领先优势明显提升;显示技术迭代、场景创新,公司显示产品结构升级,盈利空间有效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显示品牌在高端市场机遇的背后,也少不了技术积淀的支撑。
全球彩电市场进入调整期
虽然面板价格在2022年摆脱了高位运行,让电视行业松了一口气。但以彩电为代表的显示行业仍无法摆脱承压前行的现状,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在2022年创下十年新低。
根据Omdia及奥维睿沃统计,海信系电视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这也是中国电视品牌年累出货量首次进入全球第二。在2022年12月,海信系电视出货量232.6万台,超越三星(出货量21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彩电品牌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从全年各大品牌表现来看,2022年海外市场TV需求进一步回调,美、欧市场影响最大,以海外市场为主的韩国品牌出货规模下滑明显,中国头部品牌在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积极扩展海外市场的策略引导下,凭借产业链优势与成本优势出货规模增长迅速,海信、TCL全年TV出货规模超越LG电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在全年出货规模TOP3中占据两个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全渠道零售量及零售额市占率均高居第一的同时,布局多年的海外市场,在海信视像的业务构成中作用则愈发明显。
海信的国际化方向瞄准了三个目标市场:欧洲、美国与日本。海信集团一位高层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家电业内有共识,这三个(市场)在全球是高端市场,引领着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只有占领了这三个市场,才能算是世界级品牌。
从2022年表现来看,海信在其圈定的几个重点市场,销量均有稳步提升。以日本市场为例,2022年,海信系电视销量市占率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至32.8%,其中东芝电视销量市占率为23.6%。这种提升同样发生在北美市场:2022年,海信系电视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市占率为11.3%,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在加拿大市场为15.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2022年,海信视像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7.38亿元,同比下降2.27%,基本符合了彩电市场的整体走势。
海信视像给出的解释则是“主要受海外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的短期震荡影响”。如果将时间轴拉长,2019年-2022年,营业收入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0.28%,维持在成长期稳健水平。
在业绩上,海信视像在2022年归母净利润实现16.79亿元,同比增长47.58%,并给出“产品结构升级及竞争力提升”的解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产品结构升级也带来了毛利率的提升。海信视像在财报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智慧显示终端主营业务收入352.59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45个百分点;新显示新业务主营业务收入46.35亿元(2019-2022年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3.47%),毛利率同比提升3.91个百分点。
显示产业加快向高端升级
根据奥维睿沃预判,对于品牌厂来讲,全球TV市场规模增长停滞,想要在规模上取得增长变得更加困难,如何提高盈利将成为品牌追逐的重点,高端TV产品的竞争预计将会进一步加剧。
但海信视像的业绩增长,或也说明在持续的危机中,也有机遇的存在。
事实上,对遭遇瓶颈的巨头们来说,高端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路径。在2022年半年报中,海信视像就曾提到,行业规模大幅下滑的背后是技术更新换代、高端市场扩容和产品结构调整带来的全新机遇。
对彩电行业来说,大尺寸是高端化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此前,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一位彩电产业人士表示,虽然电视机出货量“一路下跌”,但电视面板却越卖越大,75吋已经成为各家争夺的主战场,这也直接造成了2022年以来中国彩电市场“量跌额涨”的新局面。
根据Omdia数据,2022年全球市场,电视出货平均尺寸48.3吋,同比增长0.8吋。2022年度,国内市场,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电视平均尺寸段加速增至56.8吋,同比增大2.7吋;75吋及以上产品零售额的行业占比为39.2%,同比高速提升15.1个百分点;65吋及以上产品零售额的行业占比为69.3%,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
以海信视像为例,在其总体市场份额的上升中,大屏化的结构调整,对其业绩贡献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海信视像中国境内智慧显示终端收入中,75吋及以上收入同比增长63.51%,占比为38.38%,同比提升14.55个百分点;65吋及以上收入同比增长21.36%,占比为67.29%,同比提升11.00个百分点。
当然,这种大屏化的结构性调整,也少不了技术的积淀。以海信视像为例,早在10年前,公司就同期推出ULED显示及激光显示两条技术路线,拉开行业变革序幕,并于2022年携全面升级的ULED X高端显示技术平台、全球领先的激光显示产业,以及Mini/Micro LED显示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尽管显示行业较低迷,但MLED(Micro LED及Mini LED)技术仍被寄予较高的期待,业内动作不断。
今年1月31日晚间,海信视像公告披露,截至2023年1月31日,海信视像已取得乾照光电(SZ300102,股价7.47元,市值67.50亿元)控制权,并成为乾照光电控股股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拿下乾照光电控制权,海信视像累计花费16.05亿元,对任何一家A股公司,这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对于此次收购,海信视像称是为进一步强化其在显示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加快Mini LED、Micro LED等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推广,建立未来在市场、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势,夯实公司在显示行业的领先地位。
一位接近海信视像的人士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海信视像大手笔投资乾照光电,更多是源于其战略安排,近几年,海信视像开始战略布局MLED,乾照光电恰好是该领域的龙头之一。
与此同时,为了布局并掌控业界比较期待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市场,近期,海信视像、京东方等行业龙头相继布局上游LED芯片公司,希望以此打通全产业链,加强战略协同,强化行业影响力。
对企业而言,在新型显示技术的大手笔,则源于其对后续市场的看好。海信视像在2022年财报中提到:“新技术、新形态、新功能、新设计”持续升级用户新需求,开拓新品类,拓展新场景,为行业创造未来增量空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07217692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