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庭铭
3月9日,四川日报全媒体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打造的《青年观两会》第五场连麦活动,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乐山日报社全媒体采集中心记者杨心平,和作为青年观察员的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官金旭、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万艾琳。
近期,因网络暴力而导致抑郁症甚至轻生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 在《青年观两会》话题征集过程中,很多网友留言表示非常关注网络暴力问题。
遭遇网络暴力后,受害者在维权方面存在哪些困难?在治理网络暴力方面,该如何破解现在的困境?三位嘉宾与川观新闻青年记者一道,就如何“拒绝网络暴力,惩治按‘键’伤人”,展开对话。
被网暴者在维权方面存在哪些困难?
证据收集难、起诉门槛高、维权流程时间较长
最近,两起网暴受害者相继离世的新闻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郑灵华因“粉色头发”不堪网络暴力导致轻生;旅行博主“管管”因不堪“黑粉”的恶意造谣诽谤以及网络暴力喝农药离开人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连麦一开始,嘉宾们就对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发生的原因和维权方面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探讨。
作为法官,金旭介绍,网络暴力除了我们大家常见的发表侮辱诽谤言论、公开他人的姓名、电话号码等形式,还表现为恶意造谣、公开他人隐私等形式。
“至于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杨心平说,由于网络发言具有一定的匿名性,所以网络暴力的实施者普遍存在一种“反正也不知道我做的”心态。另外,网络暴力发生后,存在维权周期较长,起诉门槛高等困难,给了网暴者网络是法外之地的幻觉,也可能间接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觉得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由于普通人的信息遭遇到泄露后,被不怀好意的人恶意利用。” 作为在校大学生,万艾琳认为,在信息时代里,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遭遇了网络暴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么样维权。
按照我国的诉讼流程,要让网暴实施者受到法律制裁,受害者必须到法院立案,需要给法院提供施暴者的真实信息(如:姓名、电话、联系方式等)。“但是作为受害者,在面对网络上大量施暴者的时候,要去准确地获取每个施暴者的信息又是很困难的。” 杨心平说,虽然法律有规定,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进行调查,但也需要法院立案后才能出具,这难免陷入了一个法律的悖论。
“在遭受到网络暴力后,普通人可能都不会再打开电脑了,更不要说去收集施暴者的信息和证据。再说,大家也不知道收集的证据是否有效。” 万艾琳说。
面对上述情况,金旭告诉大家,受害者主张权利的时候,可以把网络平台列为被告,把网暴实施者列为共同侵权人。那么,就可以由网络平台提供施暴者的信息,从而达到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如何更好地防范和治理网络暴力?
司法、政府、平台、学校等各方面联合发力
如何更好地防范和治理网络暴力?三位嘉宾一致认为,司法、政府、平台、学校等需联合发力。他们建议,政府(特别是公安部门)、平台、学校三方面可以探索建立联合应对网络暴力的快速反应机制。
杨心平认为,现阶段网络暴力受害者维权难的本质其实是证据、施暴者的信息收集难的问题。为此,她建议,法院和公安等部门可以探索建立一个证据快速锁定和互认的联合机制。一旦出现了网络暴力的情况,当事人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及时求助,然后由公安机关调查、锁定相关信息形成证据。然后,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将前述证据移交给法院,用于当事人的维权诉讼。
万艾琳也认为,年轻人在遭遇网络暴力时,维权手段或者维权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的联合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她建议,学校、网信、公安等可以探索联合设立反网络暴力的受理机构。在她看来,这个机构可以从预防和投诉两方面进行介入。在预防方面,受理机构可以通过设立官方微信、微博,加强对遭遇网络暴力后该如何维权的宣传;在投诉方面,受理机构也可以通过常设的投诉热线等渠道,快速介入处理,及时避免同学们遭受网络暴力。同时,该机构在接到同学们的投诉后,也可以及时联系网信、公安等部门锁定发起者并固定相关证据和信息,为受害者后续维权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帮助,从而降低维权门槛。
作为专业人士,金旭则提醒受害者在遭遇网暴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通过截屏录屏,甚至用更加专业的摄影器材保存留取原始的网暴言论,为后期维权做好准备。当然,还可以和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沟通,要求他们按照法律规定,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等措施。“如果遭遇到严重的网络诽谤,还可以及时向公安、法院等寻求帮助。”金旭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