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一片神秘的海底古森林遗迹

守护那一片神秘的海底古森林遗迹
2023年03月05日 07:48 福建日报

海水退去后,沙滩上的一个个树桩遗迹。

晋江华峰小学的学生在海洋科普馆参观。

保护区内的候鸟

黑黝黝的古树桩

古牡蛎礁遗迹

海水退去后的古遗迹

核心提示

在晋江市深沪镇,有一片神秘的海,海中,有一片神秘的海底古森林遗迹。这里是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保存着有七千多年历史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和有九千至二万五千年历史的古牡蛎礁遗迹,是我国唯一以海底古森林遗迹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这一遗迹之独特,对研究自然环境变化、地球气候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晋江市持续强化对保护区的建设,当地群众也加入进来,守护那一片神秘的海底古森林遗迹。

神秘遗迹

驱车从泉州出发,沿着沿海大通道一路往南,约莫一个小时左右,进入晋江深沪的海边一带。再往前行,只见大通道的两侧,一种独特的树木——木麻黄开始多了起来。

在沿海一带的人都很清楚,木麻黄是一种海边的抗风沙树种。穿过一片密集的木麻黄树林,记者来到了位于海边的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晋江深沪湾比邻台湾海峡,地理结构奇特,自然风景优美,周边名胜古迹甚多。位于深沪湾内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则十分神秘。每当潮水退去,潮间带就可以发现一些黑黝黝的古树桩,出露高度只有几十厘米,直径约20~60厘米,或椭圆形,或圆形,有直竖的,有斜倚的,有露出整个树兜的,有横卧在沙滩上的,有树根朝天的,展现出的形态各异。这就是海底古森林的真容。

据专家推论,在距今6700~7600年以前,深沪湾还是一块森林茂密的陆地,在7000年左右以前,深沪湾发生强烈地震,使古森林所在的低凹洼地或槽地沉没海底,形成潟湖环境。距今2000年左右,深沪湾又发生一次强古地震,古森林沉没更深海底,终于形成今天的海底古森林遗迹面貌。

目前,在保护区发现的隐藏于潮间带经历7000多年历史的古树桩有20多棵,同时还存在着大片成长于数千年至2万多年前的古牡蛎礁,典型的海蚀红土陵岩、卵石海滩岩和现代堆积中的细沙丘,以及可以展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漫长地质历史演变的独特、典型、出露良好而又多种多样的海蚀变质岩。

这些独特的地质遗址和地貌,带给民众一股久远的远古韵味。

传说,几百年前,当渔民在深沪湾里捕捞时,渔网常被神秘的东西勾住,可是,下到海里查看时,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当潮水退去,沙滩上出现一些奇怪的树桩,当地民众觉得甚为怪异,于是在岸边建立了一个树王宫和一个深林宫,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1986年,广东省地震局一名叫徐起浩的研究员在考察“沉东京,浮福建”传说时,偶然在晋江深沪湾潮间带发现了这些古树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像海边常见的红树林。”带着疑问,徐起浩取样、化验,经过一番严谨的论证,最终得出结论:该树种为油杉,距今已有约7500年。

可是,油杉一般生长在丘陵地带,怎么会出现在海底?徐起浩推断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强古地震,造成海陆变迁。过去是一片古森林,数千年过去,只有一些因被海沙迅速掩埋而逃离风化侵蚀命运的树桩、树根和树干留存下来,这里也成了一片大海。不仅如此,距离这些古油杉不远处,还发现了大片古牡蛎礁,距今已有9000~25000年。

一个陆生、一个水生,两种生长环境截然不同的生物,出现在相距如此之近的同一潮间带,给原本就难以解释的海底古森林更添一分神秘。

科学保护

至今,科学上仍不能确切地解释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蛎礁的成因。有地壳运动说、海平面升降说、自然环境变迁说等,多年来,学界众说纷纭。

尽管在成因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然而,学者们在古森林遗迹意义的认识上却不谋而合——古森林和古牡蛎礁及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研究古海洋、古气候、古植物及海陆变迁具有重大价值,也是认识地壳运动、地球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的重要实证。

基于遗迹的重要科研价值和意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特别是属地晋江持续提升对该遗迹的保护工作。1990年,深沪湾海底古森林被确认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晋江市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人和经费保障,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工作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晋江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保护好这一片海底古森林遗迹,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它周围的自然环境,全方位做好整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据了解,多年来,除了依托专业团队对保护对象开展科学研究,管理处还对保护区内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测。每年春季大小潮和秋季大小潮期间,管理处都会组织对保护区范围内海域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等进行取样监测。

“近3年的监测结果均显示,保护区海洋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沉积物质量良好。如果出现水质不达标、生物质量数据异常等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行动。”管理处主任苏文伟对记者说。

此外,为了强化对保护区管护,管理处成立了专职巡查队伍,每天都要开展巡查和重点区域值守。

在深沪湾海岸线沿线,记者看到,海岸线一带,矗立着一些通信基站高塔。其中5座高塔内安装着一套智慧高空监控系统,全天候、多角度对周围半径2000米的范围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设备便可实现自动报警。

据了解,这套铁塔视联高空监控系统建立于2021年,依托沿着深沪湾海岸带的5座通信基站铁塔,建设了5个内置人工智能芯片的高空高清球形摄像头,实现“一个系统架构+资源保护与综合执法”两个层面功能。

泉州铁塔副总经理詹绍武告诉记者,通过高空监控+人工智能技术视频分析,可对监控区域的人员行为,挖掘机、渣土车等工程车及船只、沙堆等疑似采砂和违建事件,以及近海垃圾倾倒行为等进行智能识别,并有效告警。此外,依托通信基站网络、备用电源及中国铁塔备发电体系,可保障监控设备24小时用电不中断。

这套系统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处理反馈、统计分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弥补了人工巡查的相对盲区。

形成合力

在晋江深沪湾沿海大通道的附近,有一座别致的大楼,正是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40岁的洪少雄,是管理处综合科的副科长,也是这里的工程师。18年前,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的洪少雄来到了这里。18年的守护,地质学科研出身的洪少雄,对这片遗迹有着深深的感情。

洪少雄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彼时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具规模,海边一带,开始大面积栽种木麻黄等抗风沙的树种。那时群众的保护意识也不够,一些习惯就近“讨海”挖渔货的村民,对政府建设保护区不够理解,时不时地进入保护区进行捕捞。一些村民甚至主观认为,那些海里的古木桩和古牡蛎没什么价值。

十几年过去了,经过反复宣传,加之环保等意识的增强,如今保护区一带的村民也十分爱惜这一片遗迹。

穿过沿海大通道,记者来到海底古森林遗迹所在的沙滩。附近的村民蔡明发领着几个村民,正在捡拾沙滩上的垃圾。“我们几个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在晋江市区工作,因为是环保志愿者,平时周末有空我们就约到这里,捡拾各类垃圾,为保护这个珍贵遗迹出一份力。”蔡明发说。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洪少雄告诉记者,每年这一天,都是保护区最热闹的时候,泉州、晋江很多学校的中小学生都会来到这里,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体验、感悟,增强环保意识。

2021年6月8日,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海洋科普馆正式开馆。该馆通过弧幕联动地幕沙盘系统、半球幕投影系统、互动体验、VR、实物标本等形式,全方位介绍深沪湾特殊地质地貌景观,展现深沪湾海陆变迁过程,科普海洋自然科学知识,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理念。

“希望借助这个科普馆,让更多学生和市民能深入了解我们这个保护区,认识保护古森林和古牡蛎遗迹的重要性。”洪少雄说。

近5年来,保护区累计举办主题科普宣传活动37场、现场知识竞赛7场、专题展览1场,观众达上万人次。“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们的整体保护意识在提高。原先会到保护区内赶海、挖贝壳的大人和孩子,现在都有意识地将活动范围控制在保护区之外。”保护区管理处监察科科长王建筑说。

开展生态修复、种植沿海防护林、加强对保护区的执法检查……除科普教育之外,一系列保护措施也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海底古森林遗迹得到切实保护,它的许多神秘面纱也有待人们去探索和揭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晋江市 历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8 宏源药业 301246 --
  • 03-08 泓淋电力 301439 --
  • 03-08 涛涛车业 301345 --
  • 03-07 彩蝶实业 603073 19.85
  • 03-06 雅达股份 430556 3.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