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正式实施,36个城市试点,23家银行可以开户,您会参与吗?40家基金公司的129只产品,您中意哪只?欢迎参与调查! [点击进入活动页面]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2020年新证券法发布与相关司法实践的共同推动下,我国A股上市公司通过购买董监高责任保险(以下简称“董责险”)以转移证券民事赔偿责任风险的数量逐年上升。董责险这一“小众”业务逐渐变得“火热”。
根据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业务团队日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三年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及限额与过去相比呈现爆发态势,2020年和2021年公开披露购买董责险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119家和248家,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05%和108%;2022年投保公司数量也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共计337家,同比上升了36%。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表示,随着日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明确公司可以为董事投保责任保险,董监高对董责险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
投保热情持续高涨
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及高管责任保险,是指由公司或者公司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出资购买,对被保险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责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其中不包括恶意、违背忠诚义务、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违反法律的行为)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该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责任抗辩所支出的有关法律费用,并代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
在2002年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国内多家财产保险公司相继推出董责险业务。发展初期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对这一险种的投保率均较低,近三年投保情况有明显好转。《报告》分析称,其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因为新证券法于2020年3月起实施,特别是其中确立的“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大幅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的诉讼风险;二是康美药业等案件的司法实践将董监高的责任风险演绎到现实中,再次证明了诉讼风险与董责险需求具有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看,企业类型方面,2022年民营企业购买董责险占据多数,比例高达78%,中外合资(含港澳台与境内合资)占比10%,国企占比5%,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占比7%。“这与2020年之前国企与外资企业是购买董责险的主力军情况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王民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中的董监高人群大部分是职业经理人,在其个人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显著上升后开始日益重视董责险的风险转移功能,这一点与更加重视董责险公司治理功能的国企明显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与2021年展现的情况类似,近两年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当年即投保董责险的占比较高。“这一现象主要与科创板上市公司相对于主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更高有关,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上市方式,会带来更高的信息披露责任风险。”王民认为。
核心问题引发关注
近几年,瑞幸咖啡、康美药业等公司财务造假导致天价赔偿司法实践案例的发生,叠加新证券法确立的“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大幅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群体面临的诉讼风险,董责险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同时,其投保限额、费率、出险率等一系列问题也渐成核心焦点。
投保限额方面,根据《报告》,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保单限额最常选择的是5000万元,其次是1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30家和103家。超过八成的上市公司实际投保的董责险保单限额在人民币5000元至1亿元之间,且相较于去年选择1亿元保单限额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费率方面,董责险平均费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显示,A股董责险简单平均费率自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7年三季度的千分之二已上升到2022年的近千分之八,这与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敞口不断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的上升及董责险赔案增多,董责险费率的上涨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一趋势短时间内在董责险实际赔付率没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暂时并不会有明显体现。”王民认为。
董责险定价因素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投保公司的行业环境、股价表现、行政处罚、诉讼风险、公司治理、财务状况、宏观政治经济以及董监高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投保公司之间的费率水平可能会与市场平均费率有比较大的差距。
当前,A股市场平均费率仍未超过1%关口,总体费率水平相对比较平稳,且有巨大上升空间。叠加多重因素,研究机构预计未来A股董责险费率将大幅上涨,使费率与未来承保风险逐渐匹配。
出险率方面,《报告》显示,与前两年情况不同的是,2022年A股董责险索赔与潜在索赔明显增多,超过六成的受访对象表示已报告索赔或潜在索赔明显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有关,其他原因也包括雇佣不当行为与股东派生诉讼等。
考虑到董责险索赔的长尾特点,《报告》预计2023年可能有更多的潜在索赔转化为实际索赔。“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从投保到索赔发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随着索赔风险不断暴露出来,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和承保能力将更加关键。”王民表示。
总的来看,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逐年上升,但也应注意到董责险索赔与潜在索赔随着证券行政执法活动与司法实践的加强也在日益上升,A股董责险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责任编辑:吴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