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端材料“卡脖子”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

突破高端材料“卡脖子”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
2022年08月16日 20:00 贝果财经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8月16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随着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

上海石化党委书记万涛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高原丝及碳纤维的单线产能,有力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改善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跻身世界前列。

记者了解到,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以下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称为小丝束。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此次上海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也被称为“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上海石化生产的碳纤维产品跟随火炬“飞扬”出现在世人眼中。

这是奥运火炬全球首次实现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解决了氢燃料燃烧时火炬需要耐高温的技术难题,使其具有“轻、固、美”等特点,能够实现在高于800摄氏度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

此外,作为高端复合材料的代表,目前碳纤维产品正被应用在更多的领域。记者注意到,广州地铁18号线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而广州地铁18号线列车则是国内首列车头罩采用轻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地铁列车。自2019年起,中国石化和中国中车开展协同创新,攻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轻量化技术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此次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湾区蓝”列车上的成功应用。

记者获悉,攻克碳纤维技术的背后,是上海石化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

目前,中国石化碳纤维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相关专利274项,授权165项,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编辑:董曙光 校对:颜京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2 五芳斋 603237 --
  • 08-22 昆工科技 831152 5.8
  • 08-19 建科股份 301115 42.05
  • 08-19 微电生理 688351 16.51
  • 08-18 恒烁股份 688416 65.1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