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闲言】警惕网络盲盒背后的“试探控制”

【戏画闲言】警惕网络盲盒背后的“试探控制”
2022年08月09日 09:43 媒体滚动

  当前,盲盒产品在年轻人中风靡,网络盲盒App多种多样。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络盲盒应用暗藏玄机,引发诱导消费、虚标价格、产品造假等纠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来自四川的张先生在某盲盒App上购买了一个价值50元的盲盒,号称能开出价值50元至9999元的商品,可开出的商品居然是一个挖耳勺。(8月8日《浙江法制报》)

  网络盲盒大行其道,甚至成为监管盲区,消费者就会产生“试试看”的欲望,结果判断力下降,上当受骗。骗子们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一步步把消费者拉进圈套,这其实是一种“试探控制”。

  在心理学上,试探控制也叫随机控制,是最原始的一种控制方式,它完全建立在偶然机遇的基础上,是“试试看”思想在控制活动中的外部体现。当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因为盲盒内容的不确定性,消费者通常都会说:“那就碰碰运气,试试看吧。”这里的“碰运气”或“试试看”其实就是暗藏在盲盒背后的一种试探控制,这种控制很容易刺激人的侥幸心理,使人“精神内耗”压力增强,产生赌徒心理,从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花钱欲望。

  回望一路攀升的网络盲盒,无一例外都是在诱导人们成瘾购买。赌徒心理不仅仅存在于赌徒中,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也或多或少存在,只不过多数个体可以通过理性加以控制,可当试探控制来袭,这道理性防线就很容易在毫无察觉中坍塌。“精神内耗”一旦越过一个人忍耐的底线,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试探控制链”,从牟取利益到网络盲盒,再从网络盲盒到精神内耗,最后到赌徒心理,又从赌徒心理回到牟取利益。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被试探控制的消费者通常都会按赌徒心理来行事,在网络盲盒的刺激下,如果他们的期望值不出现,反而会越战越勇,加倍购买。可是,从好奇到参与,从参与到沉迷,再从沉迷到上瘾,直到“精神内耗”殆尽,是赌徒上瘾链的一个显著特征,而网络盲盒的设计和传播方式显然隐含着这一特性,所有的网络盲盒开盒之前都无法预知,开盒后又无力左右,所以到头来,消费者只能是试探控制下被“躺枪”的牺牲品。

  虽然,网络盲盒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营销方式,离不开积极的创新创意元素,但是盲盒不是试探控制链的工具。

  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性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线上动态巡查和监管机制,对不符合经营要求的商业主体限时整改、关闭。相关大型平台应做到守土有责,对各类在其平台引流的App做到实质审查、合规上架。作为消费者,应摒弃赌徒心理,保持一颗平常心,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自己的选择自己做主,不盲从、不沉迷,理性判断,适度消费,不在盲盒中迷失自己。

  徐建中/文王铎/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盲盒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1 帝奥微 688381 --
  • 08-10 联影医疗 688271 109.88
  • 08-09 博纳影业 001330 5.03
  • 08-09 鼎际得 603255 21.88
  • 08-09 农心科技 001231 17.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