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数字化浪潮下 银行业保险业如何转型

2022年08月09日07:12    作者:盘和林  

  意见领袖 | 盘和林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

  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改善组织架构和机制流程,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数字化水平,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着力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和数据能力建设。

  银行业务悄然改变

  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消费等“数字现象”正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格局。

  在这样的数字化浪潮下,银行保险业务也悄然发生变化,银行保险离柜交易率不断提升,线下业务收缩、线上业务不断规范流畅,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科技与实务和场景不断融合,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银行业已经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了政务民生和生活消费等部分服务线下到线上的迁移,比如,银行业通过电子系统,实现医保、水电缴费、社保甚至是公积金等民生业务的代收付,通过打造“区块链”等金融产品,实现与机构、企业直连,将金融服务系统延伸至企业内部,通过网银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金融服务。

  不难看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银行保险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实现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构建银行业保险业新的发展格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

  转型的风险与挑战

  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与金融科技不断创新融合,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基于大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金融服务基础,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变革为银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银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组织框架、人才规划、管理系统,也使得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

  当前,虽然新的数字元素已经出现在银行与保险的生态中,但是新元素和旧体制的碰撞已经阻碍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不论是基于旧的线下网点经营模式的体制制度设计,还是基于线下服务运营模式的人才培训、企业文化,以及基于传统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很明显都与互联网、大数据场景下的金融服务的现实需求不一致。

  而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新推出了丰富的金融产品,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收入,降低了对存贷业务的依赖性,但相当部分的金融产品,钻政策法律漏洞,躲避监管和审批,不仅危害自身增加了银行坏账率,还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同时,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得客户群体下沉,客户识别和授信风险增加,与企业等机构线上业务的对接,不同生产交易信息系统的交互,产生了诸如业务系统维护、信息安全维护等一系列新信息科技风险,除此之外,信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大大增大了银行保险行业业务风险识别和把控的难度。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我国数字化建设的两大重要目标,产业数字金融是银行保险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方向,而其最大的难点是获取企业信息,尤其是针对供应链金融的时候,供应链中存货、应收账款的信息往往难以核实,企业资金往来信息不透明,造成精细化风控和增信无法实施。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关键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核心问题,即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数据的整合和利用,目前金融数据存在着界壁严重、数据安全、多头统计等问题,没有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缺口”“信息缺口”等问题普遍,使得数据利用效率低,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

  数字化应该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搭建与数字经济、数字化场景适应的顶层设计与组织框架。要优化组织形态,改善金融服务模式,把握好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不论是风险识别还是新业务的开展,都应该进行制度上的安排,要有清晰的战略指引。

  其次,构建金融与行业的数字共同体。通过开放银行,实现场景聚合和生态对接,利用金融科技对产业进行产业链式赋能,从供应链信息化入手,通过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追踪企业信息,尤其是供应链信息,通过信息获取来增强对企业的信用认知,提升企业授信额度。同时可以考虑多渠道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要做好数据要素治理。一方面,促进数据流通,做好数据管理。数据流通应该有政府出面搭建数据流通渠道,打通数据流通的关键节点,促进数据流通。另一方面,要注重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数据安全关键是数据授权使用,和数据脱敏处理,要关注数据使用授权,要在用户允许的前提下使用数据。要厘清线上线下的利益关系,防止内耗。要小心低效率数字转型。

  第四,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数字化业务模式更加复杂,意味着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不仅可以在经营过程实现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挖掘更多的经营价值,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更能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健全银行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行业的信用和风险管控。

  第五,应该杜绝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效率出发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关注特殊人群和特殊场景的需求,比如中老年或者其他特殊人群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相同场景下的重复劳动问题等,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符合实体经济、个人、机构的现实需求,防止数字化流于形式。

  本文原发于《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作者介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一家13口滞留三亚7天将花18万?当事人回应:传言吓人 发生了什么?巴菲特罕见巨亏近3000亿 三亚住一晚究竟多少钱?有酒店涨价超4倍,执行半价套路多 成都一家庭13人滞留三亚高档酒店,住一晚万元吃一餐七千 秦朔: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未来的向往 传民进党当局准备将9万藏品转移美日寻求“保护” 台北故宫回应了 六大行年内遭罚逾1.7亿元:农行罚单数量多,工行被罚金额大 韩媒:韩将向美提出“芯片四方联盟”协商原则 解放军军演仍未结束,是否有新的演习?中方回应 将文物精品转移美日?台北故宫否认:绝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