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修复”不可信,谨防三种诈骗套路

“征信修复”不可信,谨防三种诈骗套路
2022年02月26日 15:52 澎湃新闻

  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虚假宣传和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提示,强调“征信修复”不可信。

  “部分金融消费者到银行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发现信用报告上有多次逾期记录,影响银行业务审批,就找到非法中介,试图修改逾期记录。非法中介会编造理由、伪造材料甚至拿钱跑路,不仅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套路。

  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唆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通常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二是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这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等说法,凡是声称合法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任何人都无权随意删除、修改征信记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强调,“即便有了逾期记录,也不要过于恐慌。一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另一方面,银行在做贷款审批时会进行综合研判,不会将信用报告作为唯一参考依据。此外,也可通过发表个人声明的方式,阐述对逾期的解释和说明,个人信用报告会如实记载。”

  (原标题为《“征信修复”不可信 谨防三种诈骗套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茂桦

上海市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2 青木股份 301110 --
  • 03-01 万控智造 603070 --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02-28 赛伦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