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冬
每逢节庆活动人们最常见到的民俗表演就是敲锣打鼓,震天的鼓声最能烘托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石家庄人最熟悉的当数正定的常山战鼓,其实,在石家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远不止常山战鼓一种。藁城、无极、赵县、赞皇,战鼓、旗鼓、对鼓、背灯挎鼓,每个区县都有独属自己风格的“花式”鼓技,千百年来,催人奋进的鼓声激励着一代代石家庄人心齐志坚、所向披靡。
国家级非遗
起始于战国的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型,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正定县是历史上“常山郡”的所在地,故称其为“常山战鼓”。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常山战鼓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名字叫常山战鼓,乐器可不仅仅只有鼓,而是由单鼓、大钹、小锣、串铃等打击乐器组成,鼓队编制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单鼓直径50厘米、厚30厘米,鼓手用彩绸将鼓系于腰间,手执一对涂有红漆、鲤鱼状的鼓槌,叉腿挺胸,两臂抡圆,槌击鼓面,或击鼓边,或两槌互击,鼓点变化万千。
表演时,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击钹打锣者或站中间,或列两边,或与击鼓者相对,配合默契,出神入化。有“翻打”“出手”“搓音”“花击”“绕脖”“挽花”“蹦跳”等优美动作,时而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时而似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急转直下,像雨打芭蕉,欢快清脆。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彩绸飘舞,气势雄浑,舞姿优美,让人目不暇接,精神振奋。常山战鼓曲牌繁多,大多由独立的锣鼓段子连缀组合而成,共有9系72套之多。
省级非遗
藁城战鼓、无极店尚对鼓、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
藁城战鼓相传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初。旧时藁城战鼓主要用于祈雨拜庙,后来逐渐演变成为重大节日时的庆典表演节目。藁城战鼓是以大鼓、锣、镲为伴奏,以钹为舞具又兼伴奏的群体舞乐艺术。舞钹队员以武术动作表演舞蹈:跳、跃、翻、滚、闪、展、腾、跨、转、挪。鼓具套路节奏欢快,激烈喜庆,鼓声雄厚壮阔,如春雷滚滚,钹音律动铿锵清脆,优美动听。据藁城战鼓的传承人胡造宝介绍,藁城战鼓源自架鼓,在清末时吸收了武术动作,演变成了战鼓。藁城战鼓表演时配合锣、钹一起演奏,鼓点激昂,令人振奋。
在无极县店尚村,每逢春节或大的庆典活动都离不开鼓。店尚大鼓直径1.5米至2米左右,上下两面,每面由一张完整的牛皮做成,鼓腔有一米多高,敲鼓时四个人为一组,分别站在四个角上,随时替换。还有一两个人敲锣(实际是指挥),另有几十个人站在鼓架子前面列队敲钹,鼓、钹节奏一致,声点相同,形成浑厚高昂、惊天动地的气势。“对鼓”是店尚敲鼓最独特的。对鼓时东店尚、西店尚各为一方,双方势不两立,互不服输,千方百计要压倒对方。对鼓开始后,不分白天黑夜,一刻都不会停下来。如果哪一方坚持不住,先停下来,就算输。所以对鼓是关系到本村村民声誉的头等大事,几乎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对鼓时鼓手们要盛装出席,穿戴整齐,通常是短打扮,精神抖擞,争相登台,竭力展现自己最好的架势和技艺,博得人们的喝彩。
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表演者腰挎小鼓、背后背灯表演而得名。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是一种民间鼓体乐舞表演形式,阵容宏大,起初由一面高1米、直径1.2米的牛皮鼓和16面高约20厘米、直径40厘米的腰挎小鼓组成,另有自制背灯16盏以及青铜击打乐器等。节奏明快,鼓点韵律清晰激昂,豪放细腻,适于广场、街道进行表演。喜庆热烈,声震数里,堪称赵州一绝,是节日庆典极具特色的表演项目。
市级非遗
赵州战鼓、韩通战鼓、赞皇旗鼓
赵州战鼓属武术战鼓,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民间鼓乐,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兴盛于清末民初,是以大鼓、锣、镲为伴奏,以钹为道具的群体鼓乐艺术。
赵州战鼓主要分布于赵县北部地域,分为两大流派鼓会,其中以各子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威武雄壮,代表套路有:大破天门阵、狮子滚绣球等。此外,以大马村为首的鼓会,表演特点刚柔分明,代表套路有:凤凰展翅、金鸡别腿、金钩钓、日月穿梭、一龙破二虎等,各个鼓会综合构成了动作幅度大、场面气势宏伟的赵州战鼓。舞钹队员以跳、跃、翻、滚、闪、展、腾、挪等舞蹈动作,形成了“龙腾虎跃”的气势和独特的表演风格,鼓声雄厚壮阔如春雷滚滚;钹音律动悦耳,铿锵有力;锣声激昂清脆如百鸟闹春;金钹翻飞,金光灿灿;舞姿敏健,催人奋进,具有浓重的赵州古韵。
韩通战鼓是流传于石家庄市高新区宋营镇韩通村的一种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相传源于明代,鼓点紧凑欢快、悠扬激越,似小河流水,又似万马奔腾。鼓、镲、锣配合默契,悦耳动听,队形在悦耳的鼓镲声中不断进行变化。韩通战鼓多次参加石家庄鼓王争霸赛,成绩优异,尤其是在2018年第八届鼓王争霸赛中一举夺冠,荣获“金鼓王”称号。2019年,韩通战鼓在原有表演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表演形式——韩通花杆舞,花杆舞是流行于高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与战鼓表演相结合,为现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享受。
赞皇旗鼓是一种群众节日娱乐的广场艺术。旗鼓,因表演队员每人后背上插着一杆彩旗并以大鼓领奏而得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是院头镇河东村的旗鼓队。赞皇旗鼓一般由20多名队员组成,表演者全部为明代武士装束,身穿各色上衣以及彩裤,头扎红色方巾,脚蹬虎头战靴,背系黄龙靠旗。其表演形式分为“走队”和“跑场”两大类, “跑场”还分为“方阵”和“圆阵”两种表演队列。
赞皇旗鼓表演的特点是每人手持乐器,自己伴奏自己跳,风格古朴,形式活泼,花样繁多。其主要乐器有大鼓1台,小鼓8台,大铙、大钹、大镲、小镲各2副,镗锣4面。
赞皇旗鼓的乐曲节奏分明,韵律流畅,时而分奏,时而合奏。分奏时,小镲、镗锣音色清脆、优美动听。大鼓、大铙音色浑厚、波澜壮阔;合奏时,各种乐器一起敲击,交相呼应,起伏跌宕。再配上粗犷潇洒、风趣欢快的舞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